茶樹的起源及演變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fā)現(xiàn)茶樹和利用茶樹的國家。瑞典科學家林奈(Carl von Linne)在 1753年出版的《植物種志》中,就將茶樹的最初學名定命為Thea sinensis.L,后又訂為Camellia sinensis L.,"sinensis"是拉丁文中國的意思。 在植物分類系統(tǒng)中,茶樹屬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亞綱(Archichlamydeae),山茶目(Theales),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屬(Camellia)。目前,大量栽培應用的茶樹的種名一般稱為Camellia sinensis,也有人稱為Thea sinensis,還有的稱Camellia theifera,1950年我國植物學家錢崇澍根據(jù)國際命名和茶樹特性研究,確定茶樹學名為[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迄今未再更改。 而在我國古代文獻中,稱頌它為“南方之嘉木”(見唐代陸羽《茶經(jīng)》)。它一次種,多年收,是一種葉用常綠木本植物,野生,喬木型茶樹高可達15~30 米,基部干圍達1.5米以上,壽命可達數(shù)百年,以至上干年之久。目前,人們通常見到的是栽培茶樹,為了多產(chǎn)芽葉和方便采收,往往用修剪的方法,抑制茶樹縱向生長,促使茶樹枝向擴展,所以,樹高多在0.8~1.2米之間。茶樹經(jīng)濟學年齡,一般為50~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