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百年的宜興紫砂發(fā)展史中,從清朝末期到二十世紀中葉的文化大革命為止,紫砂陶藝的發(fā)展飽受戰(zhàn)火的摧殘,可說是風(fēng)雨飄搖的時期。
然而從清朝末年到民國初年,乃至于到文化大革命結(jié)束為止,這個時期的紫砂器,大部分都感染到了清中期開始的文人趣味,許多的紫砂陶器即便只是日常用品,同樣也會在上面裝飾書畫,形成了一種普遍的風(fēng)格。 在清末到民國初年之間,所做的書畫大多以詩詞、名句為主,但是到了文革期間,則反映著社會、政治現(xiàn)象,常??梢钥吹秸涞拿Z錄或是革命口號,相當具有時代特征。
其實單就紫砂壺的造工而言,除了少數(shù)幾位名家之外,此一時期大部份的紫砂壺都是以實用為主要考量,并不會特別講求精工細作。尤其是在文革的十年浩劫期間,剛開始是不準制作象征封建余毒的紫砂壺,因為茶壺應(yīng)當是為工農(nóng)兵服務(wù)的,只要實用就好了,所以這時期的紫砂器,往往極度粗放,口蓋常是東搖西晃,燒成溫度也是普遍欠火。一直到了文革晚期,紫砂壺的做工才又慢慢走向工整,但是仍然稱不上精巧。
事實上,這種粗放作風(fēng),正反映著一種時代特色獨有的庶民俚趣之美。盡管如此,但我們?nèi)圆豢珊雎粤舜艘粫r期的重要特色,便是其書畫裝飾的可看性頗高。自來紫砂壺的傳統(tǒng)生產(chǎn)方式,都是由陶工專門制壺,另外再由刻字先生在器物上面進行書畫裝飾。由于這些刻字先生的裝飾手法非常老練,所以常??梢栽谶@時期的紫砂器上面欣賞到非常簡潔有利、刀法老辣的刻畫裝飾。那種以坯作紙,以刀代筆的畫風(fēng),豪邁奔放,充滿了生命力之美,每每令人神游其間,久久難以忘懷。這種不易在其它時期看到的陶風(fēng),事實上,也正有力地詮釋了紫砂器,深植庶民生活中的藝術(shù)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