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提到飲茶,想到的方式大都是或“泡”或“煮”,然而在茶鄉(xiāng)思茅的少數(shù)民族村寨里,卻可以感受到讓你意想不到的品茶方式。
早在1200多年前,唐人樊綽就曾在《蠻書》中記載:“茶出銀生城諸山……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這里的“銀生城”指的就是今天的思茅、西雙版納等滇西南一帶,而“蒙舍蠻”(唐時對現(xiàn)彝族等少數(shù)民族的稱謂)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的古老飲茶習俗,至今仍然可以在思茅看到。這里,就給你介紹幾種當?shù)厣贁?shù)民族獨具特色的飲茶方式。
腌茶。腌茶的制作方法有點像民間腌咸菜。傣族“腌茶”是將新鮮茶葉放在陶缸里,壓緊,加蓋密封保存,幾個月后腌好,即可取出涼拌而食。而布朗族的“腌茶”,則要于每年冬初采來老茶葉蒸熟,晾干水分后裝入龍竹筒中,埋入土里數(shù)月,待遇到喜慶之事或有貴客嘉賓,才取出撒上辣椒、鹽以資款待,也可直接嚼食,別有一番風味。
清香四溢的竹筒茶。拉祜族、傣族都有竹筒茶,方法類似。先將干青毛茶裝入新鮮香竹筒,并用橄欖樹枝在竹筒內(nèi)舂壓,一邊舂一邊放進茶葉,直到填滿壓緊為止,爾后置于火上烘烤,烤時要不停翻動,待聞到陣陣香味,便將竹筒冷卻剖開,取出已成圓柱形的茶柱,掰下少許沖泡。沖出來的茶水芬芳沁香,爽口清涼。
充當飯菜的茶:“八寶油茶”和“涼拌茶”。
苗族的“八寶油茶”是將茶葉與玉米、黃豆、花生、團散、豆腐干、粉條、茶油、花椒、生姜等料拌在一起,經(jīng)過炒熟加水煮泡而成,可以算作茶湯,既可解渴,又能飽腹。
而基諾族的“涼拌茶”更是最原始的食用方法。將采摘來的新鮮茶葉象拌涼菜一樣加入各種調(diào)料即可食用,鮮美可口,又可清涼解暑。
茶菜混合的茶:菜包茶。
苗族菜包茶是用幾片寬大的新鮮白菜葉或青菜葉,將茶嚴嚴實實地包好,置于火塘內(nèi)熱灰中捂燜,待菜葉干枯后取出,棄掉菜葉,將冒著熱氣的茶用水浸泡,立即散發(fā)出菜茶混合的香味。
此外,還有彝族的“火焯茶”,拉祜族的“罐罐茶”,佤族的“鐵板烤茶”,景頗族的“酒筒茶”,哈尼族的“土鍋茶”等。
雖然這些飲茶方式稀奇古怪、形式多樣,沒有功夫茶、碧螺春、龍井等聲名遠播,但是卻令人感受到別樣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