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的烏茶并不是真正的黑茶,“黑茶”一詞的出現(xiàn)始于明代前期(15世紀)的湖南安化。
安化素有加工煙熏茶的習慣,茶葉通過高溫火焙,色澤變得黑褐油潤,故稱“黑茶”。
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產地有限,悉征黑茶”,安化黑茶采用鍋炒殺青、踹揉、漚堆(前發(fā)酵)、松柴明火焙干,即將做色工藝在初制作過程中完成,且增加了松柴明火烘焙工藝(不同于烏茶的日曬干燥)。這種烘焙方式既除掉了青葉氣,又使干茶色澤黑褐油潤,均勻一致,且內質滋味醇和,具獨特松煙香。這種采用安化特定區(qū)域的鮮葉原料經獨特的加工工藝所形成的茶被稱為黑茶。
安化產茶歷史悠久,素有“茶鄉(xiāng)”之稱,因量多質好,古時就馳名中外?!栋不h志》載:“當北宋啟疆(建縣)之初,茶猶力而求諸野……山崖水畔,不種自生“,“崖谷間生殖無幾,唯茶甲諸州縣,不僅茶多,且質優(yōu)”。安化產黑茶究竟始于何時,至今未見到明確的記載。五代(公元935年前后)毛文錫編撰《茶譜》有云:“譚邵之間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獸,其色如鐵,而芳香異常,烹之無滓也”,所謂鐵色茶即安化黑茶也,當時的渠江薄片和益陽團茶主要運銷湖北、江陵、襄陽一帶。由此可以推斷,湖南黑茶至少有一千余年的生產歷史。
但黑茶一詞的出現(xiàn)則在1524年,《明史含貨志》云:“商茶低偽,悉征黑茶”,此時的安化黑茶已經聞名全國。并由“私茶”逐步演變?yōu)椤肮俨琛?,用以易馬。
自“茶馬交易”以來,當時只有漢川一帶的茶由政府控制,稱為“官茶”。而安化黑茶在沒有定為官茶之前,屬于私茶,不能隨意邊銷,但由于安化黑茶滋味濃厚醇和,而且量多價廉,深受西藏喇嘛的喜愛,只有湖廣的黑茶適合他們的口味。以至于西藏喇嘛朝貢回藏時,拒絕朝廷所撥四川烏茶作為賞賜,而繞道湖廣收買湖南黑茶,這在當時是非法的?!睹鲿洌枵n》記載:弘治三年(1490年),“令今后進貢蕃僧該賞食茶……不許于湖廣等處收買私茶,違者盡數(shù)入官“。蕃僧,即指西藏喇嘛。又據(jù)載,安化黑茶問世后,西北茶商重點轉移湖南安化采購茶葉,嚴重影響四川官茶。陜西、四川引票由兩萬多銳減到一二十,可見當時湖南黑茶的影響。
由于安化的黑茶極大地沖擊了漢中、四川的官茶,明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御史李楠以湖南茶葉行銷西北妨礙茶法馬政為由,請求朝廷禁運。另一御史徐僑也上奏稱:“漢川茶少而值高,湖南茶多而值下。湖茶之行(銷),無妨漢中。漢茶味甘而薄,湖茶味苦,于酥酪為宜”,認為對西北游牧民族有利,不宜禁止。自此安化黑茶終于由朝廷正式定為官茶以“取代漢川之茶,貯邊易馬”。17世紀前期,四川邊茶主要銷康藏一帶,西北邊銷茶逐漸由安化黑茶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