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是我國古代社會中較婚姻更為經(jīng)常的一種禮制和生活內(nèi)容。一般認為,茶是在被用作飲料以后,才派生出一系列的次生文化的。這也即是說,只有在茶葉成為日常生活用品之后,才慢慢被用諸或吸收到我國禮制包括喪禮之中。我國隨葬用的明器,《釋名》稱“送死之器”,主要是一些“助生送死,追思終副”的物品。
至于祭禮,如東漢阮在七哀詩中所吟:“嘉肴設不御,旨酒盈觴杯”,都是死者生前享用和最喜歡吃的那些東西。在上引詩句中,可以約略看出,我國大致在東漢時,至少這時的北方,還沒有用茶來作祭禮。
我國以茶為祭,是在以茶待客,大致是兩晉以后才逐漸興起的。從文獻記載來看,如唐代韓愈“……禮賢,方聞置茗;晉臣愛客,才有分茶”,我國以茶待客、以茶相贈,最初是流行于三國和兩晉的江南地區(qū)。
因此,茶葉作為祭品,不會早于這一時期。至于用茶為祭的正式記載,則直到梁蕭子顯撰寫的《南齊書》中才始見及。該書《武帝本紀》載,永明十一年(493)七月詔:“我靈上慎勿以牲為祭,唯設餅、茶飲、干飯、酒脯而已,天上貴賤,咸同此制”。齊武帝蕭頤,是南朝比較節(jié)儉的少數(shù)統(tǒng)治者之一。這里他遺囑靈上唯設餅、茶一類為祭,是現(xiàn)存茶葉作祭的最早記載,但不是以茶為祭的開始。
在喪事紀念中用茶作祭品,當最初創(chuàng)始于民間,蕭頤則是把民間出現(xiàn)的這種禮俗,吸收到統(tǒng)治階級的喪禮之中,鼓勵和推廣了這種制度。
把茶葉用作喪事的祭品,只是祭禮的一種。我國祭祀活動,還有祭天、祭地、祭祖、祭神、祭仙、祭佛,不可盡言。茶葉之用于這些祭祀的時間,大致也和上說的用于喪事的時間相差不多。
茶葉作為祭品,無論是尊天敬地或拜佛祭祖,比一般以茶為禮,要更虔誠、講究一些。王室用于祭典的,全部是進貢的上好茶葉,就是一般寺廟中用于祭佛的,也都總是想法選留最好的茶葉。如《蠻甌志》記稱:“《覺林院志》崇收茶三等:待客以驚雷莢,自奉以萱草帶,供佛以紫茸香。蓋最上以供佛,而最下以自奉也?!蔽覈戏胶芏嗨聫R都種茶,所收茶葉一餉香客,二以供佛,三堪自用,一般都是作如上三用,但更傾心的,還是為敬佛之用。
我國古代用茶作祭,一般有這樣三種形式:在茶碗、茶盞中注以茶水;不煮泡只放以干茶;不放茶,只置茶壺、茶盅作象征。但也有例外者,如明徐獻忠《吳興掌故集》載:“我朝太祖皇帝喜顧渚茶,今定制,歲貢奉三十二斤,清明年(前)二日,縣官親詣采造,進南京奉先殿焚香而已?!痹谝伺d的縣志中,也有類似的記載。這就是說,在明永樂遷都北京以后,宜興、長興除向北京進貢芽茶以外,還要在清明前二日,各貢幾十斤茶葉供奉先殿祭祖焚化;祭茶采用焚燒的特殊形式。
祭祀活動中的以茶作祭品的情況,可以說是茶文化發(fā)展過程中衍生出來的一種帶有封建迷信的副文化。茶是在我國祭祀發(fā)展的較遲階段上才加入祭品的,而且它在減輕祭祀糜費和適應大眾需要方面,也有過一定積極意義。但是,它畢竟只能是人類生產(chǎn)力和科學、文化都比較低下的一種歷史社會現(xiàn)象。《尚書》等古籍中提到:祭言察也,察者至也,言人事至于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