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說真正的品茶者,從烹茶飲茶的生活藝術(shù)、以茶為媒以茶修身的生活禮儀和品質(zhì),到茶文化、茶精神等,都有極深的研究。更進(jìn)一步者,對茶具都頗為在意。譬如,青瓷茶具應(yīng)用來沖泡綠茶,彩瓷茶具供民間使用,白瓷茶具則幾乎眾茶皆宜,烏龍茶則用紫砂壺,大有“沒有好茶具就不喝茶”的味道。
那么,到底是茶重要,還是茶具重要?我喜喝茶,但不精通茶,所以無法回答。但我知道,好的茶,應(yīng)有一顆好的茶“心”。
風(fēng)把麥子吹黃時,在農(nóng)家的田頭,一個缺了口的藍(lán)邊大粗碗,里面盛著夾帶些許泥塵的白開水,灌進(jìn)農(nóng)人的嘴里,流經(jīng)咽喉、食道,回歸胃部,這就是最好的茶。若能添幾撮白糖,或是撒幾粒細(xì)鹽,便是茶上添香。而這種有點(diǎn)粗糙甚至丑陋的碗,拿著結(jié)實,喝著踏實。你給他青花瓷,紫砂壺,青白釉的茶具,太高貴了,太滑膩了,與農(nóng)人青筋凸起枯如樹皮的手不襯,反而會喝不慣。
一室,一火爐,三五知交。一壺水進(jìn)去,一火爐炭燒,一壺茶出來。雖只放了幾絲廉價的茶葉,茶香卻淡不了幾分。一人一口杯,倒上水,成就一人一杯茶,輕嗅來,滿室飄香。就連心房里,也是香氣氤氳。
達(dá)官貴人府邸里,再貴的茶,若無好茶具也枉然。這些人,你以上等茶葉泡水,但若茶具粗陋,他亦是不信這是上等茶。有時,真正的好茶,即便有好茶具,也還要有若干服侍的人員端著,親自遞到他的桌前,或是送到他手上,這樣喝著才覺得是好茶。不這樣,他喝著心里會不爽;是這樣,久了,其實他也心累。
生意場上的茶,不僅心累,身也累。眼睛盯得是對方的表情,期望著能窺探出些許芝麻大點(diǎn)的心思;茶至鼻端,聞得不是氤氳的香氣,嗅得是銅臭味。就連耳朵都要品茶,因為它得負(fù)責(zé)聽聲辨位。喝個茶,手腳齊上,口鼻耳并用,陣仗頗大,怎能不累?
有一朋友自小清苦,讀書時常吃了上頓,缺了下頓。餓著時,其母便會煮上清茶一碗,放點(diǎn)麩皮,自己舍不得喝,讓他一飲而盡。時光流轉(zhuǎn),朋友沒辜負(fù)母親的一碗碗苦茶,躍得龍門。一日衣錦還鄉(xiāng),帶了數(shù)千元一盒的香茗給父母品嘗,嘴里還說,這是某地生產(chǎn)的精品香茗。其母問:啥叫茗?朋友笑說:就是茶呀。其母板著臉鄭重告訴他:茶可以叫做茗,但未必所有的茗都能叫做茶。是茶,就得有茶的本色。
我聽得懂她的意思——這個一輩子沒讀過書的女人在告誡她的兒子,喝茶就是喝茶,不能因為茶的身份、茶的包裝變了,就妄自將“茶”字改作“茗”。做人做官亦如此。
其實,真正的好茶,茶葉固然重要,茶具固然也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茶的“心”。因為喝茶品茶如做人,究其本質(zhì),終究要回歸到人。帶著茶心來,即便清水一碗,也可嘗出韻味;丟了茶心去,就算香茗在前,也是索然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