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zhì)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cè)?;仡^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這首《長恨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在憲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所作,詩中描述了玄宗與貴妃的愛情故事,一千多年來,唐明皇與楊貴妃兩人「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的摯愛深情,也因《長恨歌》而在中國人的心中回蕩不絕。
聰穎絕人 苦節(jié)讀書白居易,字樂天,山西太原人,生于德宗大歷七年(公元772年)。白居易自幼聰穎絕人,是個天才兒童,出生六、七月便能分辨「之」、「無」二字;五、六歲學(xué)作詩,九歲時已熟諳聲韻;十五歲知有「進士」之名后,便勤奮苦讀。他在《與元九書》曾提到自己讀書的情形:「二十以來,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不遑寢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瘡,手肘成胝;既壯而膚革不豐盈,未老而齒發(fā)早衰白,瞀然如飛蠅垂珠在眸子中者?!剐胖刑岬阶约阂蛴霉^度而發(fā)蒼視茫,未老先衰的情形,他的用功程度,古今罕見,令人佩服。
長安物貴 居大不易十六歲那年,白居易到京師長安,曾拿著自己的詩稿去見大詩人顧況。顧況時任著作郎,恃才傲物,看到他的名字叫「居易」,便以開玩笑的口吻說:「長安物貴,居大不易!」但是當(dāng)他翻開白居易的詩稿,讀到「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春吹又生」(《賦得古原草送別》)時,卻大為激賞,改變口吻說:「有才如此,居亦何難!」并感慨地說:「吾謂斯文遂絕,今復(fù)得子矣。」(見《唐摭言》)可見顧悅對他極為賞識。
然而白居易雖文采早發(fā),資質(zhì)過人,卻因家境貧苦,直到二十八歲才到長安應(yīng)試,登進士第;三十一歲再應(yīng)吏部試,中甲科進士,任秘書省校書郎,因而認(rèn)識元稹。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入為翰林學(xué)士,并與元稹、李紳等人提倡新樂府運動,主張詩歌不在「嘲風(fēng)雪,弄花草」而是在「救濟人病,裨補時闕?!共⑻岢觥肝恼潞蠟闀r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沟奈膶W(xué)理論。白居易作詩講求通俗淺白,平易近人,哪怕會被人說成「俚俗」。宋人惠洪《冷齋夜話》載:「白樂天每作詩,令老嫗解之,問曰:解否?嫗曰:解。則錄之,不解則易之?!箍梢娝粌H提倡白話詩歌,同時也是個實踐者。他將《白氏長慶集》的近三千首詩,分為四類:諷諭詩、閑適詩、感傷詩、雜律詩。他自認(rèn)為諷諭、閑適兩類最具價值,諷諭詩「上可補察時政,下可泄導(dǎo)人情」,反映出社會現(xiàn)象,而閑適詩則表現(xiàn)出他生活中較閑適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