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制茶高手,“鴨母算”可是個如雷貫耳的名字。在安溪茶都第二排一家不顯眼的店面內,記者見到了樸實的陳雙算。
只身南下打開市場陳雙算1969年應征入伍,1974年退伍回到家。“我只會做茶,不會別的,當時,靠干活拿工分,吃都吃不飽。”
退伍回家后不久,他就琢磨起如何讓茶葉賣個好價錢。有一次,他帶上幾斤自制的鐵觀音茶,搭班車到廣東“投石問路”,不料在路上鐵觀音就被沒收了。失敗了,他不氣餒。第二次,在當司機的戰(zhàn)友的幫助下,他成功到了汕頭,把幾斤鐵觀音分裝成幾十小包,讓茶葉店的主人及鄰近的茶客品嘗,沒想到,大家贊不絕口。
從此,茶季一到,廣東的茶客偷偷來找他買茶。由于他的字跡潦草,在給廣東的客商簽名時,客商誤認為是“鴨母算”。一些前往他村里尋他的廣東客商到處詢問誰是“鴨母算”,從此之后,“鴨母算”就成了他的“藝名”。
制茶技術成培訓教材陳雙算一邊賣茶,一邊研究如何制作出更好喝的茶。經過成百上千次的試驗、比較、分析,他把制茶工藝提高到一個新的極致。他制作的鐵觀音茶,令人刮目相看,頻繁在茶王賽中得獎。1984年,廣東的一位老板到祥華找陳雙算買茶,以每公斤2400元的價格買下了他的茶。當時,2400元在當?shù)乜梢陨w好幾幢房子。“聽到這個價錢,我出了一身汗!”陳雙算回憶當時的情景,感覺還歷歷在目。
“不是我吹牛,很多茶王賽的‘茶王茶’都是我親手采制出來的。我專門制茶給人賽‘茶王’。為什么不親自賽?因為我更擅長的是制茶,不是經營。我知道自己的長處,也知道自己的短處。”陳雙算說得很坦誠。
這幾年,在安溪縣農委、縣科協(xié)等有關部門的組織指導下,陳雙算的制茶技術已整理成培訓教材,每年他都應邀幾次到其他茶區(qū)開培訓課。每到茶季,陳雙算家里總是擠滿了鄰近的茶農,連外鄉(xiāng)鎮(zhèn)的茶農也跑幾十里山路,趕來觀摩取經。陳雙算不厭其煩地給他們講授、示范。
代表作:樸花香味鐵觀音陳雙算在自己的研究中摸索出了一套聞茶青、做茶的獨門秘籍。他說,當聞到菠蘿味的時候,可以生產出蘭花香的鐵觀音;聞到荔枝味,則會產出桂花香鐵觀音;如果聞到龍眼味,則成茶是鮮樸花香。帶有樸花香的茶是茶中極品,雙算制出的頂級茶葉就有樸花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