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工夫茶不但品茶工夫獨(dú)樹一幟的,而且因歷史悠久而產(chǎn)生了許多有趣的習(xí)俗,在潮汕各市縣中品茶的禮俗大同小異。潮汕人請人喝茶時按照工夫茶的規(guī)矩,主人必須自己親自沖茶,茶要釅像醬油一樣,以示對客人的尊重,所以喝茶間,如遇又來了尊貴的客人,就得撤換茶葉重新沖茶表示歡迎,否則認(rèn)為"慢客",待之不恭。
第一巡茶的第一杯,要請在座的長輩或聲望地位高的人先喝,即"先尊后卑、先老后幼",此外,還有"先客后主,司爐最末",在敬茶時除了論資歷排輩,按步就方外,還得先敬客人和來賓,然后向家人,在場的人全都喝過茶之后,這個司爐的俗稱"柜長"(潮語"柜"與"縣"同音,沖茶者,便被戲稱為"風(fēng)爐縣長")才可飲喝,否則就是對客人的不敬,叫"蠻主欺客"或"待人不恭".如若人多,使用多杯的大罐時,喝茶的人則要順手端自己前面的一杯。最后一個人才能端中間的,如果不分青紅皂白,在旁邊茶杯未有人端起之前,就先拿了中間一杯,不但會被認(rèn)為對主人的不敬,也是對在座客人的不尊重,這就有失禮儀了。
如若人多杯少,則你喝一杯以后,就要謙讓座上的人都喝了,才能喝第二杯,真可謂"謙謙君子飲者風(fēng)"了??腿撕炔钑r,不能用杯腳擦茶池,喝完茶,茶杯要輕放不出聲,否則被視為不尊重主人,是"強(qiáng)賓壓主"有意挑釁。
在舉杯前,主客都要做一謙讓手勢,喊一個"食"字(潮語"食"通"飲")或連喊"食食"、"食食".有句潮汕俗語"隔壁戽菜羹"就是源于此,說的是以前,潮汕農(nóng)村聚友喝工夫茶之風(fēng)尚未普及,某地甲乙兩農(nóng)戶,家住一墻之隔,因有仇隙、互不往來,但又互不服氣。甲經(jīng)常請親友飲工夫茶,"請哇,食哇,勿客氣哇!"的叫攘聲和瓷器的碰擊聲,不時傳到隔壁,夜半不休。
乙戶眼紅地對老婆說:"隔壁家人并不比俺富,為什么有那么多酒菜請人?"他老婆說:"可能只是戽食(搞吃)菜羹而已。"次日,乙戶便煮了一大堆番薯和青菜請大家來吃,但客人一下子吃飽了,而隔壁的杯罐聲、請食聲仍不絕于耳,響徹深夜。乙妻嘆服說:"隔壁戽菜羹真有辦法呀!"因此便有了"隔壁戽菜羹"這句俗語流傳至今,用以嘲笑那些不了解對方情況,也盲目跟著做而出丑的人。
工夫茶講究色香味,而為了突出其"香",品工夫茶有一個特點(diǎn)就是要趁熱,斟好即喝,因此,潮汕有"君子端(潮語讀康5),拼命啜(潮語讀魯4)"的俗語,即端茶杯因湯熱必須平穩(wěn),飲茶時需趁熱聞香,只好拼命啜,不怕燙了,因為茶湯溫度一降則精華易散,由此也衍生了另外一句 "飲茶無三請(也稱食茶無三聲)"或"飲茶無三拖(潮語讀釵)"的潮汕俗語。指的是飲工夫茶要趁熱,斟好即喝。傳說有個傻女婿到岳家做客,家里人吩咐他"茶無三拖"即不能三次推辭,一定要飲下,否則是很不禮貌的。傻女婿謹(jǐn)記在心,對每杯茶總是推辭了兩次就灌落喉嚨,可以說是"杯杯落"、岳家的人以為其茶癮過大,便一泡一泡的沖給他喝。
他暗暗叫苦不迭,一見火爐上的開水鍋的水開了,就低聲嘆氣說:"呀咦呵,水又滾了。"結(jié)果鬧了大笑話。這雖然是笑話,但如果飲茶已三請,必然需過一段時間,茶湯也就已不熱了。因此,沖茶者會把杯中的已涼的茶倒掉,重新泡新的。但必須順便指出的是,工夫茶由于過分講究"香",使茶湯過熱,有容易燙傷身體的毛病。因此有醫(yī)學(xué)家建議此習(xí)俗還是改改為好。
"喝茶皺眉,表示嫌棄",這是對主人示警動作,主人發(fā)現(xiàn)客人皺眉,就會認(rèn)為人家嫌棄自己茶不好,不合口味。"暗下逐客令",潮人雖然熱情好客,每以茶待客,但是有時因自己工作關(guān)系飲茶時間過長會誤工作或是客人的話不投機(jī),客人夜訪影響睡眠等,主人故意不換茶葉,客人就要察覺到主人是"暗下逐客令"而抽身告辭,否則會自討沒趣。反之,如果是主人平時待客,茶湯從濃到淡,數(shù)沖之后便要更換茶葉,如不更換茶葉會被人認(rèn)為"無茶色",其意是茶已無色還在沖,是對客人冷淡,不盡地主之誼,因此還引申出另一句潮汕俗語"某人無茶色",指對人不恭,辦事不認(rèn)真,效果不顯著。潮汕這些古樸的品茶風(fēng)俗,了解一點(diǎn),可免在一些場合失禮或鬧出笑話。不過,潮汕人對外地的客人是不會計較這些禮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