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云南省西部大理地區為中心的玉洱銀蒼間,回族同胞作為信仰伊斯蘭教的世居民族,形成了獨具一格的茶文化。
回族禁酒,宴賓待客以茶為敬,這也是與其他周?chē)贁得褡逡跃茷榫村娜徊煌牡胤??;刈彗姁?ài)茶,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茶道,最常飲用的是苦而香醇的烤茶,在招待貴客時(shí)沖糖茶、沏花茶時(shí)都要敬這道茶。
烤茶茶葉選用的是青茶或焙制的綠茶。再用陶釉或純粹的土瓦茶罐,在火塘邊或者是火爐上,用炭火(非明火)邊烘邊抖,直到茶葉呈赤黃色散發(fā)出噴鼻的香味。這種精細的方法俗稱(chēng)為“百抖茶”。等茶烤好后,稍停片刻,便將滾開(kāi)水徐徐倒入茶罐內,隨著(zhù)茶水沸騰慢慢加添。這頭道茶味道濃、量也多,名叫“老苦茶”。喝后回甜甘純,有心舒胸暢之感。第二道茶是“甜茶”,也叫糖茶,茶在茶罐中漲沸約十分鐘,倒在茶盅內,再放進(jìn)核桃片末,然后將另一水煮的泡姜糖水加入摻和,味道香甜帶辣,以此寓生活先苦后甜,甜不忘苦,做人要厚道之意。第三道茶,把茶水再漲沸后,稍加茉莉、金銀花、菊花的滿(mǎn)盅茶,味道淡而甜,香郁爽口,暗喻人生平平淡淡,和和美美才是真。“苦甜淡”三道茶蘊含著(zhù)回族人家千百年間根植于玉洱銀蒼間所品味出的人生哲理。
回族人家沏茶、飲茶、敬茶都很講究,盛茶湯的要用細白瓷盅,先用溫水將茶盅燙洗后,才將茶湯一一倒入盅內,茶水不能太滿(mǎn),一般一次倒入的茶水為一口有余。在倒茶水時(shí),若發(fā)現某一盅茶湯中有一根直立浮動(dòng)的茶梗,便喻義“茶客”到家,要將這杯茶敬給年紀最長(cháng)、最尊貴的客人,然后才按年齡大小、輩分敬茶。在客人面前,一般家里的婦女、小孩都不陪坐,將茶和甜食端上桌后,她們都要退讓出去。平時(shí)在一般的宴席桌面上不敬“三道茶”,只敬客人烤茶。
除此之外,回族人家的很多習俗都有茶相伴?;刈寮艺?ldquo;園經(jīng)客”(在特定的紀念日敬誦全本《古蘭經(jīng)》而邀請親朋好友團聚),被邀者一般都要送給主人茶葉、糖果、糕點(diǎn)以表寸心;再者回族青年之間戀愛(ài)相好,相處一段時(shí)間以后,男方父母到女方家求親要送上一份茶、糖,叫“開(kāi)口糖”;回族之間助喪、悼念到死者家一般稱(chēng)“點(diǎn)茶”。從諸多方面的禮儀習俗中可以看出“茶”在回族的生活中是一種不可缺的生活物質(zhì)元素,回族在自己的生活習俗中賦予“茶”一種生命的情感,一種感情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