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斯蘭教,與佛教、基督教并稱(chēng)為世界三大宗教。大約在公元7世紀中葉,由西亞和南亞相繼傳入中國,主要在西北邊疆地區的回、維吾爾、哈薩克、塔吉克、柯?tīng)柨俗?、東鄉等兄弟民族中傳播。
伊斯蘭教教規森嚴,如在飲食中,酒是絕對被禁止的,不但在市場(chǎng)上不允許有酒出售,就是在私下,也不允許進(jìn)行酒的交易,更不允許教徒飲酒。佛教認為茶有“三德”,其中一就是茶能使人“不欲”不會(huì )亂性;道教認為茶是天賜佳品,可以延年益壽;而伊斯蘭教從茶的功能出發(fā),認為茶能使人和睦相處,更不會(huì )亂性,所以,酒是被禁止的,茶卻是提倡。凡有客進(jìn)門(mén),必以茶相待;凡有重大節慶,必以茶代酒相敬。在平日生活中“寧可一日無(wú)米,也不可一日無(wú)茶”。與其他民族相比,茶在伊斯蘭教生活中有著(zhù)更為重要的意義,他(她)們把茶看做是一種道德的修煉,可使人寧靜清心,與人為善,同心同德,因此,最符合真主的旨意。加之,包括中國西北地區在內的廣大伊斯蘭國家,大多居住在高寒或沙漠地區少吃蔬菜;而他(她)們又多以放牧為主,多食牛羊肉,更需要消食去膩的食物加以相輔。而茶中含有很多維生素,特別是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可以補充蔬菜的不足。而茶中豐富的茶多酚含量,又有中和脂肪,具有消食去膩的作用。因此,茶正好滿(mǎn)足了人體生理健康的需要。長(cháng)期的生活實(shí)踐,使伊斯蘭懂得了飲茶不僅能生津止渴,具有去膩消食的作用;而且飲茶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營(yíng)養來(lái)源。所以,在伊斯蘭居住地區,盡管很多地方并不產(chǎn)茶,但在信奉伊斯蘭教的兄弟民族中,咸奶茶、奶子茶、香料茶等各種富含營(yíng)養的茶飲料,卻蔚為成風(fēng),把茶看做是與糧食一樣重要。這種風(fēng)習,在一些信奉伊斯蘭的西亞、東南亞、西北非等國家,也莫不如此。從而,使這些國家對茶的消費大大高于非伊斯蘭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