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M新时代官网

首頁(yè) /  茶文化 /  茶源茶史 /  飲茶遍及全國

飲茶遍及全國

    茶葉是經(jīng)濟作物,它的產(chǎn)量大增,自然是為了滿(mǎn)足人們飲用的需要。如果說(shuō),直到南北朝后期,華北飲茶的人不太多。那么,到唐中葉情況便顯著(zhù)不同了。“自鄒、齊、滄、棣,漸至京邑,城市多開(kāi)店鋪,煎茶賣(mài)之,不問(wèn)道俗,投錢(qián)取飲。……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wú)不飲者”?!?7】說(shuō)明華北地區的不少城市已開(kāi)店鋪賣(mài)茶。王敷《茶酒論》說(shuō),“茶賤三文五碗”,【58】投錢(qián)取飲,茶價(jià)還是比較便宜的。日本高僧圓仁《人唐求法巡禮行記》記載,唐文宗、武宗時(shí),他路經(jīng)現在山東、山西、河南、陜西、蘇北等地時(shí),多次沿途“啜茶”,唐代首都長(cháng)安永昌里便設有茶肆?!?9】玄宗時(shí),長(cháng)安城東穿廣運潭,運來(lái)了各地的土特產(chǎn),其中豫章郡船裝運的名瓷多為茶釜、茶鐺、茶碗,【60】大量茶具運到華北,.顯然是了供應社會(huì )上飲茶的需要。北方飲茶的多了,茶葉從江淮以南源源運來(lái)。李玨說(shuō):“茶為食物,無(wú)異米、鹽。人之所資,遠近同俗。既祛渴乏,難舍斯須,田閭之間,嗜好尤切”?!?1】他說(shuō)的情況是概括了南北各方面,很值得注意。

    (甲)說(shuō)飲茶象飯、菜一樣為人生所必需,這是廣大人民重視飲茶的真實(shí)寫(xiě)照。其后,趙宋君臣也有若干類(lèi)似的論述。王安石說(shuō),“夫茶之為民用等于米鹽,不可一日以無(wú)。而今官場(chǎng)所出,皆粗惡不可食,故民之所食,大率皆私販者”?!?2】說(shuō)明自唐宋以來(lái),飲茶已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了。

    (乙)飲茶的人,“田閭之間,嗜好尤切”。明確講出了廣大農村人民大眾嗜好飲茶,這是比王公朝士遠為廣闊發(fā)展茶葉的群眾基礎。陸羽也說(shuō),“滂時(shí)浸俗,盛于國朝,兩都并荊、俞(渝)間,以為比屋之飲”?!?3】說(shuō)明自唐代開(kāi)始,南北城鄉已經(jīng)飲茶成風(fēng)了。

    (丙)飲茶祛渴乏,這是說(shuō)出了飲茶的重要作用。經(jīng)驗證明,人們在勞動(dòng)煩累口渴時(shí),喝杯濃茶,口液生律,精神振奮,消除疲乏。晉朝人杜育早已指出,飲茶“調神和內,倦懈慵除”?!?4】劉琨給弟侄信中說(shuō),“吾體中煩悶,恒假真茶,汝可信致之”?!?5】南北朝時(shí),王肅“渴飲茗汁”?!?6】唐人封演引《本草》說(shuō),茶能止渴。常魯公說(shuō),茶“滌煩療渴”?!?7】徐鉉也說(shuō),“解渴消殘酒,清神感夜眠”?!?8】陸羽談飲茶,“茗熱渴,凝悶、腦疼、目澀,四肢煩,百節不舒,聊四五啜與醍醐甘露抗衡也”?!?9】這都充分說(shuō)明飲茶有解渴和消除疲乏的作用。

    人們如此喜愛(ài)飲茶,除了解渴而外,還有別的作用。

    第一,飲茶提神止睡。早在三國時(shí),張揖說(shuō),飲茶“醒酒,令人不眠”?!?0】晉初張華說(shuō),“飲真茶者,令人少眠”?!?1】說(shuō)明人們在生活實(shí)踐中早已認識到茶有興奮神經(jīng)的作用?!侗静荨芬舱f(shuō),茶令人不眠。自南北朝以至隋唐,信佛者眾,寺院內盛行飲茶。南朝新安王劉子鸞和豫章王劉子尚詣曇濟道人于八公山,道人大設茶茗相待?!?2】李石《續博物志》卷5說(shuō),“開(kāi)元中,泰山靈巖寺有降魔師教禪者不以寐,人多作茶飲,因以成俗。”【73】信佛要坐禪,夜不能寐,飲茶令人止睡,于是人多作茶飲。白居易深有體會(huì )地說(shuō),“驅愁知酒力,破睡見(jiàn)茶功”,“午茶能散睡,卯酒善銷(xiāo)愁。”【74】

    第二,茶有消食之功。唐玄宗時(shí),一位并不喜歡飲茶的官員毋煚也承認飲茶有“釋滯消壅”之用?!?5】王建詩(shī),“愿師常伴食,消氣有姜茶”?!?6】李德裕說(shuō),“茶可消酒肉毒”?!?7】那時(shí)候,不僅漢人飲茶,邊境少數族人民也大量飲茶,吐蕃境內有內地各處所產(chǎn)的茶?!?8】契丹常以羊馬賣(mài)與南唐,買(mǎi)茶藥等北歸?!?9】封演說(shuō),飲茶之風(fēng),“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鶻入朝,大驅名馬市茶而歸,亦足怪焉”。其實(shí),這是不足怪的?;佞X、吐蕃等族人飲酪食牛羊肉,油膩飲食,不易消化,茶特別是濃茶,有助于消食?!端问贰肪?67《職官志》:“元符末,程之邵召對,徽宗詢(xún)以馬政。之邵言:戎俗食肉飲酪,故貴茶,而病于難得,愿禁沿邊鬻茶,專(zhuān)以蜀產(chǎn)易上乘。詔可。未幾,獲馬萬(wàn)匹。”【80】這里說(shuō)的是宋代情況但可供唐代邊疆各族盛行飲茶的旁證。

    飲茶好處大,賓客相見(jiàn),照例以茶相待,有人嗜茶,“客至,不限甌數,竟日執持茶器不倦”?!?1】代宗派人慰問(wèn)節度使時(shí)。大量賜茶,指令“分給將士以下”?!?2】德宗初,節度使回贈朝廷使節也有“黃茗”數百斤?!?3】官員彼此之間,也往往以茶葉送禮?!?4】自中唐以至五代,許多乞假人覲臣僚,朝廷例賜茶果或茶藥?!?5】宋人黃裳說(shuō):“茶之為物,祛積也靈,寤昏也清,賓客相見(jiàn).以行愛(ài)慕之情者也。天下之人不能廢茶,猶其不能廢酒,其特適人之情也,禮之所在焉。”【86】他是針對唐宋二代情況說(shuō)的。實(shí)際上是歷代相沿,至今還有其現實(shí)意義。

    陸羽嗜茶,很講究煎茶之法,被人們稱(chēng)之為“茶神”。唐人著(zhù)作《封氏聞見(jiàn)記》、《皮子文藪》、《桂苑叢談》、《大唐傳載》、《國史補》、《因話(huà)錄》以及宋人所編《唐語(yǔ)林》、《太平廣記》、《新唐書(shū)·陸羽傳》等等,都有大量記載陸羽論述茶的事跡。陸羽不僅對茶葉生產(chǎn)和茶葉制作有研究,甚至對盛茶所用茶碗顏色以及煮茶所用的水也都非常講究。除了《茶經(jīng)》,還著(zhù)有《顧渚山記》二篇,是論述顧渚茶的專(zhuān)著(zhù),可惜現在已經(jīng)失傳了。

    和陸羽同時(shí)的常伯熊也很講究飲茶,他“手執茶器.口通茶茗,區分指點(diǎn),左右刮目”?!?7】江州刺史張又新著(zhù)《煎茶水記》,稱(chēng)劉伯芻鑒別適宜煎茶的水為七等,又記載陸羽為李季卿論煮茶之水次第區分為二十種.【88】其后,太原溫從云、武威段碼之也都精通茶事,又各補茶事十數節?!?9】裴波著(zhù)《茶述》、前后蜀的毛文錫作《茶譜》,敘茶事又有新的發(fā)展?!?0】隨著(zhù)飲茶研究的深入,對于飲茶的普及也就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注釋?zhuān)?/p>

    【57】《封氏聞見(jiàn)》卷6《茶》。

    【58】《敦煌掇瑣》上輯,瑣一四。

    【59】《舊唐書(shū)》卷169《王涯傳》;并參看《太乎廣記》卷341《韋浦》.又卷70《茶姥》。

    【60】《舊唐書(shū)》卷105《韋堅傳》。

    【61】《舊唐書(shū)》卷173《李環(huán)傳》。

    【62】《王臨川集》卷70《議荼法》。

    【63】《茶經(jīng)》卷下,《六之飲》。

    【64】《全晉文》卷89杜育《荈賦》。

    【65】《全晉文》卷108。

    【66】《洛陽(yáng)伽藍記》卷3。

    【67】《國史補》,卷下。

    【68】《全唐詩(shī)》卷755徐鉉《和門(mén)下殷侍郎得薪茶二十韻》;白居易說(shuō).“渴飲毗陵新到茶”。

    【69】《茶經(jīng)》卷上《一之源》。

    【70】《太平御覽》卷867引《廣雅》。

    【71】《齊民要術(shù)》卷10《茶》引《博物志》。

    【72】《茶經(jīng)》卷下《七之事》引《宋錄》。

    【73】《封氏聞見(jiàn)記》卷6所記,文字相同。

    【74】分別見(jiàn)《全唐詩(shī)》卷448白居易《贈東鄰王十三》;又卷451白居易《府西池北新葺水齋即事招賓偶題十六韻》。

    【75】《大唐新語(yǔ)》卷11《褒錫》。

    【76】《全唐詩(shī)》卷299王建《飯僧》。參看《蠻書(shū)》卷7;《續博物志》卷7。

    【77】《中朝故事》;又《玉泉子》。

    【78】《國史補》卷下。

    【79】陸游《南唐書(shū)》卷18《契丹傳》;又卷17《段處常傳》。

    【80】按:《宋史》卷353《程之邵傳》,“眉州眉山人……元符中,復主管茶馬,市馬至萬(wàn)匹,得茶課四百萬(wàn)緡”。

    【81】《因話(huà)錄》卷2。參看《全唐文》卷628呂溫《三月三日茶宴序》;《太平廣記》卷243《裴佶》。

    【82】《全唐文》卷444韓翊《為田福玉謝茶表》;《文苑英華》卷594。

    【83】《資治通鑒》卷225大歷十四年六月。

    【84】《舊唐書(shū)》卷139《陸贄傳》,贄曾路經(jīng)壽州.刺史即以新茶贈贄。

    【85】參看《冊府元龜》卷484《經(jīng)典》;《能改齋漫錄》卷15《茶品》;《全唐文》卷602劉禹錫《代武中丞謝賜新茶第一表》及第二表;《全唐文》卷668白居易《謝恩賜茶果等狀》。

    【86】《演山集》卷46《茶法》。

    【87】《封氏聞見(jiàn)記》卷6《飲茶》。

    【88】張又新撰《煎茶水記》,見(jiàn)《全唐文》卷801陸龜蒙《甫里先生傳》;《新唐書(shū)》卷196《陸龜蒙傳》,但歐陽(yáng)修撰《大明水記》和《浮槎山水汜》二文.竭力反對張又新的意見(jiàn),說(shuō)“又新妄狂險譎之士。其言難信”。

    【89】《全唐詩(shī)》卷611皮日休《茶中雜詠序》。

    【90】熊蕃《宣和北苑貢茶錄》?!短藉居钣洝芬粫?shū),多次引用了《茶譜》的記事。

RM新时代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