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茶是造物者特別替我們中華民族安排的。
還在上帝創(chuàng)造天地前,我們的神農(nóng)氏早已發(fā)現(xiàn)茶樹,嘗過茶葉。由嚼青葉,而發(fā)明為采葉焙制,由采葉焙制,而改良為煎烹飲啜。茶已經(jīng)和中國人的生活緊緊地連接在一起了。
在悠久的歷史中,茶的清香、高雅與中國的民族性相結(jié)合,成為刻劃“中國”的重要形象。第一篇 茶的源流與歷史。
神農(nóng)氏為發(fā)現(xiàn)者:相傳神農(nóng)氏“嘗百草”。有一天,他翻山越嶺,口渴得很,忽然有一片樹葉飄落眼前,撿起細看,青嫩可愛;用手一模,汁液潤滑;以鼻一嗅,氣味芬芳;用舌一舐,苦澀非常。于是有著豐富經(jīng)驗的神農(nóng)氏,便斷定是一種止渴、提神的葉。
以當時來說,神農(nóng)氏發(fā)現(xiàn)茶樹,只是鑒別、斷定茶有藥效而已;真正使茶成為“國飲”,是數(shù)千年來難以數(shù)計的無名氏不斷的栽培、更新、繁衍,由嚼青葉,而發(fā)明為采葉焙制;由采葉焙制,而改良為煎烹飲啜。如此的發(fā)明再發(fā)明,改良再改良,使得此一深具民族性的飲料,能流傳千古而為世人所飲用。
茶名考:茶在作物學上是特用作物為嗜好品類,在植物學上是種子植物,為常綠灌木。
唐代陸羽《茶經(jīng)》曾說:“其字或從草,或從木,或草木并。其名茶”。農(nóng)本草云:“苦茶”。又據(jù)《神農(nóng)本草》曰:“一名茶,一名選,一名游,冬生盆州谷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干?!笨梢姽艜r茶字在古書上的稱謂及意義不同,為便于考察,列舉如下:(1)詩經(jīng)國風、邶有《谷風》一篇,其中有句:“誰謂荼苦,其甘如薺?!?/P>
“荼”就是現(xiàn)在的茶,古人叫做苦萊?!犊滴踝值洹吩疲骸笆乐^古之荼,即今之茶,不知茶有數(shù)種,惟荼,苦茶之茶,即今之茶?!笨芍骸拜薄弊譃楣糯安琛?,字的借用字。
(2)槚“槚”是茶的另一借用字,《爾雅》云:“生,可作羹飲,今呼早茶為茶,晚茶為茗,蜀人稱苦茶?!币饧床璺衷绮枧c晚茶,晚茶為“茗”這種記載,據(jù)史學家的意見,認為是最可靠的記錄,也是較合理的說法。
(3)(艸設(shè))漢代楊雄曾說:“蜀西南人謂茶日設(shè),蜀人飲茶最早,題字為茶之俗名?!?/P>
(4)茗茗為古代茶的另一名稱?!堵哟呵铩吩疲骸皨胂帻R景公時,食之粟這飲,灸三弋、五卵、茗菜而已?!笨梢娫诠灏倌昵?,“茗”就有作為湯食用的例子。《桐群采葉錄》:“西陽、武昌、慶江、晉陵,如茗,皆東人作清茗。茗有悖,飲之宜人。凡可飲之物,皆多取其葉”。南宋鮑令輝《香茗賦》頌:“茶為芒茗”。所以,至今多沿用“茗”字代“茶”。
(5)水厄唐·溫庭筠《采延錄》:“晉時蒙好茶,人過車飲之,士大夫甚以為苦,每欲飲,蒙必云:‘今日有厄’”。洛陽《伽藍記》載:“魏彭城王勰見劉鎬慕王肅?!保瑢A曑?,謂鎬曰:“卿好蒼頭水厄,不好王侯八珍,如海上有逐臭之夫,里內(nèi)有效顰之婦,以卿言之,即是也?!笨芍谀媳背瘯r,“水厄”二字已成為“茶”的有名代用語。
(6)豐富 慶世南北堂書抄引《斐洲南海記》云:“西平出豐富,茗之別名。葉大而味澀,南人以為飲?!薄掇o源》:“豐富系本名,葉大,味苦澀,似茗而非,南越茶難致,煎此代飲?!痹谶@里,豐富或為茶的別稱,或是茶的代用飲料,不一而是。
(7)苦萊《詩經(jīng)》:“堇茶如飴,皆苦萊也?!痹S慎《說文》:“茶,苦萊也?!绷捍蘸刖耙圆枳骺嗳R也。唐·顏師古《匡謬正俗·苦菜篇》:“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苦菜名茶草,治療疾病,功效極多,陶弘景誤當為茗,茗豆有此效乎”。從此以后,茶與苦菜才知道是兩種東西。
由上面知道,茶的稱謂很多,不專是指茶樹上的茶來說。但到了唐代陸羽茶經(jīng)問世,于是將數(shù)種不同意義的“荼”減去一劃,成為含一種意義的“茶”字。所以自中唐以后,一般學者因受陸羽的影響,逐漸將“荼”改寫為“茶”了。
茶的別稱:甘侯--故事出自唐·孫樵的《與焦刑部書》中。該書有一段記載:“晚甘侯十五人,遣侍齊閣。此徒皆請雷而沂,拜水而和,蓋建陽丹山碧水之鄉(xiāng),月澗龍之品,慎勿賤用之?!?/P>
滌煩子--故事出自唐·常伯熊的《烹茶賬中》?!短茋费a》上說:“常魯公隨使西番,烹茶賬中”。贊普問:“何物”曰:“滌煩療渴,所謂茶也。因呼茶為滌煩子”。施肩吾有詩云:“茶為滌煩子,酒為忘夏君”。
不夜侯--故事出自晉·張華所著的《博物志》,其中談;到:“飲真茶令人少眠,故茶另稱不夜侯,美其功也?!焙鷭娠w龍澗飲茶詩:“破睡須封不夜侯。”
森伯--故事出自南朝后·湯悅的“森伯頌”?!肚瀹愪洝飞险f:“湯悅有森伯頌,蓋頌茶也。略謂:方飲而森然,嚴于齒牙,既久罡肢森然。二義一名,非熟夫湯甌境界,誰能目之?!?/P>
清友--故事出自宋·蘇易簡的《文房四譜》。事物異名錄《文房四譜》曰:葉喜字清友,號玉川先生。清友,謂茶也。姚合品茗詩:竹裹延清友,迎風坐夕陽。
馀甘氏--故事出自宋·李郛的《緯文瑣語》,該書說:“世稱橄欖為馀甘子,亦稱茶為馀甘子。因易一字,改稱茶為馀甘氏,免含混故也。”
以下是依據(jù)朝代的變遷,分別敘述興衰。
漢代的茶:在唐代以前對“茶”字有多種說法,根據(jù)古書上的記載,可算中國人最早發(fā)現(xiàn)了茶。
種種史料顯示,在西漢時有些地方已經(jīng)開始喝茶了。如漢宣帝時代,王褒寫過一篇《僮約》(買賣奴隸的契約文書)的押韻文字,其中談到他從寡婦楊惠家中買進一位仆役叫“便了”,規(guī)定“便了”,除了炒菜、煮飯之外,還須“烹”。“武陽買茶”的武陽,今為四川省成才市西南的彭山縣,于唐時屬于劍南道, 而劍南就是茶的著名出產(chǎn)地。我們可以推測,王褒派下屬伏役從駐守的盆州到老遠的武陽去習當?shù)氐奶禺a(chǎn)棘茶,來待客或自享,是說得通的。
由王褒在《僮約》所提到的“烹茶”、“武陽買茶”等事,可知漢代已經(jīng)實行喝茶了。三國、晉朝的茶,自東漢末年,局勢混亂,群雄并起,最后魏(洛陽)、蜀(四川)、吳(南京)三分天下,而吳國在揚子江下游,接近茶葉的產(chǎn)地,盛行喝茶的習慣。
據(jù)《三國·吳志》偉耀傳:“孫皓飲群臣酒,率以七升為限。曜飲不過二升,或為裁減,或賜茶茗以當酒?!睆倪@件事看來,孫皓(吳國第四代國王烏程侯)把茶賞賜給偉曜,作為酒的代用品,如此“以茶代酒”則是不爭的事實。
到了西晉,張載在“登成都樓”一詩中有一句:“芒茶六種清涼冠”。孫楚在所作的歌上也提到:“茶荈巴蜀出”。這些可與漢王褒在《僮約》上所說的,印證在四川地方,不難表示揚子江流域是中國茶葉的原產(chǎn)地,而且可推定中國人喝茶是從四川省的下流推廣到各地去的。
至司馬睿在建業(yè)建立東晉。在《晉書》上記載:謝安曾利用茶果招待客人;桓溫在宴會的時候,經(jīng)常利用茶果招待賓客。由此種資料可以認定當時用茶果招待普通的客人,已經(jīng)是一定的規(guī)矩了。
南北朝時代的茶:南朝因為接近茶葉產(chǎn)地的關(guān)系,飲茶更見普及,幾近日常茶飯事。
至北魏孝文帝,實行漢化政策。從南朝歸順的人增多,其中有一位叫王肅的儒者,不喜歡北族風味的羊肉、酪漿,而喜好鯽魚,口渴的時候就喝一點茗汁(荼),后來王肅漸漸吃慣北方的品味。有一次,他和孝文帝在宴會時,吃很多的羊肉,也喝了不少的酪漿,于是孝文帝就問王肅說:“中國飲食方面,羊肉和魚、茗飲和酪漿,那一種較好呢?”王肅就回答孝文帝說:“羊為陸產(chǎn)之最,魚是水族之長,雖然所好有不同,不能不說是珍品啊!但以味道來說,就有優(yōu)劣的分別。羊可比為春秋時的齊、魯大國,魚可比為邾、莒小國,唯茗就不能做為酪的奴隸了?!毙⑽牡鄄唤笮Γ虼朔Q茶為“酪奴”,而喝茶的風氣也漸漸的傳播到西北一帶了。
唐代的茶:在唐代,茶葉已經(jīng)很普及,因茶味甘而香,能振奮精神,當然受歡迎。唐玄宗時有一名叫封演的進士,在《對氏見聞記》上說:“玄宗開元中,泰山靈嚴寺之降魔大師普及禪教,當他坐禪時,只喝點茶。于是一般人轉(zhuǎn)相仿效,都把茶當作飲料用,逐成風俗。”此后從山東傳到唐代國都長安,而長安城內(nèi)開設(shè)茶館者,不問道俗,凡是付錢的都可以飲用;至于茶葉的來源,都從江淮一帶用船車運過去,種類繁多。
此外,《杜陽難編》載有唐文宗常請學士們進入內(nèi)廷,研討經(jīng)義典籍,下令宮女準備茶飲賜茶學士。
由上二例可知,在唐朝,不管是朝廷文武百官,或是販夫走卒,茶是普遍的飲料了。正如陸羽《茶經(jīng)》六之飲上有一段:茶隨時代之不同而使用日廣,世俗浸潤,國朝盛行,兩都、荊州、渝州諸地,已成每家之飲料。
宋代的茶:茶稅是從唐代開始;至宋代則將茶稅改稱茶課,宋史《食貨志》 云:“自唐建中時,始有茶禁,上下規(guī)利垂二百年?!庇炙问酚涊d:“程之邵主館茶馬,市馬至萬匹得茶課四百萬紙?!?/P>
宋朝的茶,朝廷已想國營,并且用茶來控制敵人,不使茶來資敵;同時為了要維持財政,所以實施茶葉專賣。北宋因要防備遼、西夏、金的侵略,在邊疆駐扎很多軍隊,于是就派商負責運送軍需,做為補償,就特許他們一種販賣茶葉的特權(quán)。這種作法以后卻成為重要的問題。
明代的茶:在宋、元時代之后,中國人所飲用的茶,固形茶是最通行的;到了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認為固形茶是奢侈浪費,已經(jīng)失去茶的真味,同時要人民節(jié)省勞力,于是禁止末茶(使固形茶成為粉末的)而鼓勵人民喝一種連茶葉的煎茶。這一從固形茶到煎茶的大變化,使得中國茶書的根底發(fā)生動搖,但隨著煎茶的普及,關(guān)于茶的知識的需求也格外提高。
后明代開始,有茶政之設(shè),正式管理以茶易馬的互市,這種機構(gòu)稱為“茶司馬”為官家正式設(shè)立管理茶政的大組織,可見茶在當時已占明朝軍事的對外貿(mào)易的重要地位。
清代的茶:到了清代,仍繼續(xù)執(zhí)管茶政的“茶司馬”。因宋以后到清代,中國內(nèi)地與蒙古、西藏、新疆等地的民族需要茶食,國內(nèi)軍需也需要良馬,所以稱為“茶司馬”。清代伊始,就消除一切禁令,許自由種植茶葉,或設(shè)捐統(tǒng)收,或遇卡抽稅以訖于民國的茶政。從此可看出;茶是人民不可缺少的主要飲料,所以才視之為:“開門七件事,鹽、油、柴、米、醬、醋、茶?!?/P>
茶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少說也有三千年以上的歷史,如果被舶來品咖啡和可樂代替,實在是民族文化的損失,所以談?wù)勂凡璧乃囆g(shù)、研究制茶技術(shù),增進品茶情趣,進而推廣茶葉的銷路,爭取商業(yè)利益,確實是除了體會飲茶高雅情趣外,最值得提倡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