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與綠茶、紅茶、黑茶、黃茶、青茶一起并稱為中國六大茶類。 白茶為福建的特產(chǎn),主要產(chǎn)區(qū)在福鼎、政和、松溪、建陽等地。基本工藝是萎凋、烘焙(或陰干)、揀剔、復火等工序。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質的關鍵工序。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滿身披毫,毫香清鮮,湯色黃綠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質特點 。
白茶,為何為白色?
白茶,顧名思義,這種茶是白色的,一般地區(qū)不多見。茶色為什么是白色?這是由于人們采摘了細嫩、葉背多白茸毛的芽葉,加工時不炒不揉,曬干或用文火烘干,使白茸毛在茶的外表完整地保留下來,這就是它呈白色的緣故。
白茶最主要的特點是毫色銀白,素有“綠妝素裹”之美感,且芽頭肥壯,湯色黃亮,滋味鮮醇,葉底嫩勻。沖泡后品嘗,滋昧鮮醇可口,還能起藥理作用。中醫(yī)藥理證明,白茶性清涼,具有退熱降火之功效,海外僑胞往往將銀針茶視為不可多得的珍品。白茶的主要品種有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等。尤其是白毫銀針,全是披滿白色茸毛的芽尖,形狀挺直如針,在眾多的茶葉中,它是外形最優(yōu)美者之一,令人喜愛。湯色淺黃,鮮醇爽口,飲后令人回味無窮。
各類白茶名:銀針白毫;白牡丹;貢眉(壽眉)
白茶因茶樹品種、原料(鮮葉)采摘的標準不同,分為芽茶(如白毫銀針)和葉茶(如白牡丹、新白茶、貢眉、壽眉)。
采用單芽為原料按白茶加工工藝加工而成的,稱之為銀針白毫 ;采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福安大白茶等茶樹品種的一芽一二葉,按白茶加工工藝加工而成的白牡丹或新白茶;采用菜茶的一芽一二葉,加工而成的為貢眉、壽眉。
銀針白毫
又稱銀針、白毫銀針。產(chǎn)于福建福鼎、政和。一般在3月下旬至清明前采摘,標準為單芽或一芽一葉,白毫銀針芽頭肥壯,遍坡白毫,挺直如針,色白似銀。按地區(qū)分為“南北銀針”,北路銀針是指福鼎銀針,南路銀針是政和銀針。福鼎所產(chǎn)白毫銀針的茶芽茸毛厚,色白富光澤,湯色淺杏黃,味清鮮爽口。政和所產(chǎn),湯味醇厚,香氣清芬。白毫銀針是白茶中的精品,是其清新素雅的氣質被稱為“茶中美女”。也為眾多愛白茶人士所熱捧。
泡飲時,將約3克左右的茶葉置于沸水燙過的透明玻璃杯中,沖入沸水。剛泡時茶芽浮在水面,五六分鐘后,一部分茶芽落在杯底,一部分懸浮杯中,此時茶芽上下交錯,有如鐘乳石,蔚為奇觀。10分鐘后,邊品飲邊觀賞,意趣盎然。
白牡丹
為歷史傳統(tǒng)名稱,其產(chǎn)區(qū)分布在政和、建旭、松溪、福鼎等縣。在國際上享有盛譽,以綠葉夾銀白色毫芽,形似花朵,沖泡之后綠葉托著嫩芽,宛如蓓蕾初綻而得名。
白牡丹兩葉抱一芽,葉態(tài)自然,色澤深灰或暗青苔色,葉張肥嫩,呈波紋隆起,葉背遍布潔白茸毛,葉椽向葉背微卷,芽葉連枝。湯色杏黃,葉底淺灰,葉脈微紅,湯味鮮醇,長期飲用有退熱、祛暑之功效,為夏日佳飲。
白牡丹的茶味一開始聞的時候有點像龍井茶,又有點像滇紅茶的感覺,飲下一口后,聞到的是一種久違的、糅合泥土芳香氣味的、原生態(tài)的茶質清香。
壽眉
有時稱作貢眉,乃以菜茶有性群體茶樹芽葉制成的白茶。用茶芽葉制成的毛茶稱為“小白”,以區(qū)別于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茶樹芽葉制成的“大白”毛茶。菜茶茶芽曾用以制造白毫銀針,其后改用大白制白毫銀針和白牡丹,而小白則用以制造貢眉。一般以貢眉表示上品,質量優(yōu)于壽眉,近年則一般只稱貢眉,而不再有壽眉的商品出口。
貢眉主產(chǎn)區(qū)在福建政和縣、建陽縣、建甌、浦城等縣也有生產(chǎn),產(chǎn)量占白茶總產(chǎn)量一半以上。優(yōu)質貢眉毫心顯而多,色澤翠綠,湯色橙黃或深黃,葉底勻整、柔軟、鮮亮,葉張主脈迎光透視呈紅色,味醇爽,香鮮純。其采摘標準為一芽二葉至一芽二、三葉,要求含有白毫。優(yōu)質壽眉色澤翠綠,湯色橙黃。
新工藝白茶
簡稱新白茶,乃福建為適應香港地區(qū)消費需要于1968年開拓的新產(chǎn)品。
新工藝白茶外形葉張略有縮摺呈半卷條形,色澤暗綠帶褐,香清味濃,湯色味似綠茶但無清香,似紅茶布無酵感,濃醇清甘是其特色。因其條形較貢眉緊卷,湯味較濃,湯色較濃,而受到消費者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