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M新时代官网

首頁(yè) /  茶知識 /  雪龍茶的傳統手炒工藝技術(shù)

雪龍茶的傳統手炒工藝技術(shù)

    (一)手工加工的炒制設備

    通常用60型、64型炒茶鍋(熱源分電、柴、炭、煤、液化氣等)。

    (二)手工炒制主要手法

    手工炒制雪龍茶一般分青鍋和煇鍋兩個(gè)步驟。由帶、抖、擋、搭、捺、甩、扣、抓、磨、蕩等十大手法組成,交替使用,靈活掌握。

    1、帶:大拇指分開(kāi),其余四指并攏,掌心向下,稍呈弧形,輕輕按在茶葉上,將鍋中茶葉貼鍋面向胸前帶上,當快帶到鍋邊時(shí),乘勢將茶葉帶離鍋面,手心迅速向上,將茶葉揚到離鍋面30㎝左右高度。

    2、抖:五指分開(kāi),撈起茶葉,掌心向上,四指伸直微張,手離茶鍋高度30㎝左右輕輕振動(dòng),手中茶葉隨手的振動(dòng)而跳動(dòng),將手中茶葉均勻地抖散,落入鍋中。

    3、擋:當右手把茶葉抹到鍋邊時(shí),左手張開(kāi)迎上去阻攔,把大部分茶葉推回右手里,以便右手重新抓到茶葉進(jìn)行抖。

    4、搭:手勢與帶相似,壓力比帶稍重,當茶葉快搭到鍋邊時(shí),手指稍鉤,起理條作用,促進(jìn)葉形扁平。

    5、捺:手勢與搭相似,但壓力比搭還要重,促使葉形進(jìn)一步平扁。

    6、甩:當茶葉搭或捺在手中后,順勢將手中的三分之二的茶葉從手掌兩側甩向鍋中,使搭(捺)時(shí)產(chǎn)生彎曲的茶葉排列整齊。

    7、抓:四指與大拇指分開(kāi)成半圓筒狀,手心向下,拿住一把茶葉從前鍋壁到后鍋壁一前一后往復運動(dòng)時(shí),四指伸出,把瀉在鍋里的
茶葉適當用力收到掌心,當手掌前后移動(dòng)時(shí),手兩邊的茶葉要適當地瀉出,不要瀉完,使茶葉直成條。

    8、扣:手勢與抓相似,但用力較大,用腕力將茶葉扣緊,茶葉在掌中不致滑出掌外,收緊條子。

    9、磨:當茶葉炒制接近干燥時(shí),用手指的前端輕輕推動(dòng)茶葉在鍋中轉動(dòng)摩擦,形成扁平光滑的外形。

    10、蕩:手掌伸直向下,五指微開(kāi),按著(zhù)鍋中央沿鍋壁四周旋轉一周,使粘在鍋壁四周的茶葉清除落回鍋中央。

    (三)手工炒制的技術(shù)關(guān)鍵

    1、青鍋

    青鍋溫度90℃~120℃,掌握“先高后低,嫩葉低、老葉高”的原則。投葉量視鮮葉老嫩、長(cháng)短、粗細,和加工人員技術(shù)水平而定,一般為100~300g。時(shí)間視鮮葉老嫩程度、含水量高低、品種不同而不同,一般為12~18min。

    手法:待鍋溫適宜后,下鍋,先用帶、擋、抖相結合進(jìn)行,炒至葉子發(fā)軟,時(shí)間約2~3分鐘,待葉子稍萎癟不粘手時(shí),以搭代帶,逐步用甩代抖,后期以捺代搭,甩、抖、捺交替進(jìn)行。在整個(gè)過(guò)程中,手勢從重到重,動(dòng)作先快后慢,失水一致,色澤一致,形成扁平直的特征。

    青鍋程度:炒至梗子、葉子干癟,梗葉色澤一致,身骨挺直,手感觸手,約七成干時(shí)起鍋。

    2、攤涼回潮

    青鍋葉簸去片末后,及時(shí)勻攤在竹匾上,厚度不超過(guò)2㎝,攤放時(shí)間1~2h。

    用3孔、5孔篩將青鍋葉分成3檔(頭子、中篩、篩底)分別煇鍋。

    3、煇鍋

    鍋溫60℃~80℃,在整個(gè)煇鍋過(guò)程掌握低、高、低的原則,在出鍋前略為升高。投葉量為兩鍋青鍋葉并作一鍋,約0.2㎏~0.4㎏。時(shí)間:20~30min。

    手法:二青葉下鍋后,以搭手炒為主,葉子受熱回軟后,改為捺炒為主,推、捺、壓、磨、扣等手法結合,隨水分逐漸蒸發(fā),手勢也從輕到重,待手中茶葉感到觸手時(shí),手勢再由重到輕。關(guān)鍵和重點(diǎn)是要做到茶不離鍋、手不離茶,茶葉在手掌中交換,“收”、“吐”要均勻,手勢的往復動(dòng)作靈活、自然、利索,掌內茶葉勻齊不亂,抓得攏,散得開(kāi)。

    煇鍋程度:炒至外形扁平光滑挺直,色澤嫩綠光潤,含水量在6.5%以下。

RM新时代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