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窯制壺少見于清代以前文獻記載。多年來禹州境內(nèi)出土的鈞瓷標(biāo)本,壺的造型也為數(shù)極少,僅見“八棱壺”和“倒流壺”兩種造型。近日“八卦洞”出土鈞瓷標(biāo)本,見桃形壺一種。壺體里藍外紅,壺嘴為方形,與筆者收藏多年的“抱月方壺”壺嘴基本吻合。筆者興奮之余撰文以抒胸懷。
“抱月方壺”有三絕:造型絕、釉色絕、銘文絕。
它系純手工拍制粘接而成,高13.5厘米、長17.5厘米、寬6.8厘米,方鈕、方蓋、方嘴、方執(zhí)。壺身厚6.8厘米,雙面均為抱月形,足部為細棱滿釉墊燒。此造型新穎別致,查遍紫砂壺譜,未見有雷同者,足見其造型獨特。業(yè)內(nèi)名家觀后,皆贊嘆其燒成之難。因其系手工拍制而成,泥柄厚薄難均,粘接稍有不慎便前功盡棄。難,成就其獨特,此一絕也。
“抱月方壺”釉色以天青、月白為主,紋飾流動自然,形成拉絲兔毫,一瀉千里,似清泉涌動。更可貴之處,壺蓋及肩部均點以“鐵銹”,形成揮灑自如的鷓鴣斑,使青釉之中蘊含著黃玉般的溫潤,浪漫活潑,此二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