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皮、柑普茶、陳皮普洱茶,但看名字就可謂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常常把新入門的茶友們搞得一臉懵。
要說它們最大的分別,無非:
陳皮,在“皮”,在“陳”,是藥不是茶。
而不論是柑普茶還是陳皮普洱茶,落腳點則都在一個“茶”字。
除此外,柑皮、陳皮、柑普茶......算的上是骨肉相連般的存在呢!
不是所有的柑皮都叫“陳皮”。
《中國藥典》將蕓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如茶枝柑、溫州蜜柑、福橘等的干燥成熟果皮稱為“陳皮”。目前市面上有售的陳皮有川陳皮、福建陳皮、廣陳皮(新會陳皮)等。
但實際上,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有詳述:“柑皮紋粗,黃而厚,內多白膜,其味辛甘...今天下以廣中(新會)采者為勝。”
業(yè)內一致認為,如果要稱道地藥材“陳皮”,則只有產于新會特定區(qū)域環(huán)境下、采成熟果皮制作、陳化時間三年或以上的柑皮才名副其實。
無“產區(qū)”,不“陳皮”
《晏子春秋》中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在以突出的藥用、保健效果的陳皮世界里,不同產區(qū)的柑果,所體現(xiàn)出來價值自然天壤之別。
廣東新會種柑取皮起源于宋代,距今已有700多年了。根據新會柑的品質特點,又劃分出以梅江、天馬、東甲、西甲、茶坑為代表的核心小產區(qū),品質為最高。
《新會陳皮地理標志產品》規(guī)定,柑皮根據采收時期可分為柑青皮(青皮)、微紅皮(黃皮)及大紅皮(紅皮)。
11、12月份采收的大紅柑,生長周期更長,內涵物質蓄積更多,更甜醇,藥用價值也更高,用來曬制陳皮最為合適。
無“年份”,不“陳皮”
“陳皮”重點在于“陳”,并且要當地存放、原產地陳化。
三年,是陳皮的起步年份。
柑果開皮、去掉果肉、翻皮、曬制(或其它干燥方式)完成后自然存放,三年內稱“柑皮”,三年后才能稱“陳皮”。
陳皮可長期保存下去,年份愈久,功用愈大,價值越高。
最好的陳皮要“生曬”
制作新會陳皮,最傳統(tǒng)的方法就是生曬。生曬陳皮品質也更好。
“家家開柑皮,果皮掛灶眉,柑黃秋高爽,果皮滿禾塘”
每年到新會柑果成熟的時節(jié),廣東江門的大街小巷村子邊,都能看到“曬陳皮”這個充滿地方特色的景象。
只是,隨著近年來市場需求量的增加,果農廠家對經濟效益的追求,加上天氣、場地的原因,真正做到純生曬的陳皮越來越少。
懂了“皮”,你就懂了茶
明白了“柑皮”、“陳皮”的概念,再來看“柑普茶”和“陳皮普洱茶”就再清晰不過了。
【柑普茶】
雖然什么柑都可以制作柑普茶,但市面上通行的、認可度最高的、具有保健效用的、本文所說的“柑普茶”,是用“廣東新會柑皮+云南普洱熟茶”為原料,經特殊工藝加工而成的茶品。
根據《新會陳皮地理標志產品》規(guī)定,柑皮根據采收時期可分為柑青皮(青皮)、微紅皮(黃皮)及大紅皮(紅皮)。
因其所選不同時期的柑皮差異,柑普茶沿用了柑皮的分類。
茶友們口中常說、耳邊常聽的“小青柑”(7-8月采制)和“大紅柑”(11-12月采制),——即小青柑普茶和大紅柑普茶,是柑普茶的兩大核心成員,柑普茶中的“扛把子”。
【陳皮普洱茶】
大紅柑,陳放三年及以上,可稱“陳皮普洱茶”
它融合了新會柑清醇的果香和云南熟普醇厚甘香之味,保持獨特口感的同時又兼具新會陳皮和普洱茶的功效。且在合理的陳放過程中,價值更高。
選茶先選皮
選擇柑普茶的時候,柑皮的產區(qū)、陳期是很重要的一個選購指標。
新會核心產區(qū)的柑皮,陳期越長,口感越甜潤,藥理價值也越高。
工藝有高下
柑普茶按照加工工藝,有低溫烘干、半烘半曬、全生曬等之分,也有不少商家秘而不宣的“高溫殺青”工藝。
“全生曬”的存放后越陳越香,能更好的呈現(xiàn)陳皮功用,但量少,價高,而且生曬的柑普茶只有存放兩三年、轉化后,口感才會好喝。
“低溫烘干”使花果香味顯著,柑果香更清新、更濃郁、更持久些。
所以,“曬烘結合、低溫烘干為主”是新會制作柑普茶的通用做法。既保證了當下的美好口感,又有未來的價值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