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土茶具一
陶土器具是新石器時代的重要發(fā)明。最初是粗 糙的土陶,然后逐步演變?yōu)楸容^堅實的硬陶,再發(fā)展 為表面敷釉的釉陶。宜興古代制陶頗為發(fā)達,在商周 時期,就出現(xiàn)了幾何印紋硬陶。秦漢時期,已有釉陶 的燒制。
陶器中的佼佼者首推宜興紫砂茶具,早在北宋 初期就已經(jīng)崛起,成為別樹一幟的優(yōu)秀茶具,明代大 為流行。紫砂壺和一般陶器不同,其里外都不敷釉, 采用當?shù)氐淖夏唷⒓t泥、團山泥摶制焙燒而成。由于 成陶火溫較高,燒結(jié)密致,胎質(zhì)細膩,既不滲漏,又有肉眼看不見的氣孔,經(jīng)久使用,還能汲附茶汁,蘊蓄 茶味;且傳熱不快,不致燙手;若熱天盛茶,不易酸餿;即使冷熱劇變,也不會破裂;如有必要,甚至還問直接放在爐灶上煨燉。紫砂茶具還具有造型簡練大 方,色調(diào)淳樸古雅的特點,外形有似竹節(jié)、蓮藕、松段和仿商周古銅器形狀的?!短蚁驼Z》說“陽羨(即宜 興)瓷壺自明季始盛,上者與金玉等價?!笨梢娖涿F。明文震享《長物志》記載:“壺以砂者為上,蓋既不 奪香,又無熟湯氣?!?BR>
明代嘉靖、萬歷年間,先后山現(xiàn)了兩位卓越的紫 砂工藝大師——龔春(供春)和他的徒弟時大彬。龔 寺幼年曾為進士吳頤山的書僮,他天資聰慧,虛心好 學,隨主人陪讀于宜興金沙寺,閑時常幫寺里老和尚 摶坯制壺。傳說寺院里有銀杏參天,盤根錯節(jié),樹瘤 多姿。他朝夕觀賞.乃摹擬樹瘤,捏制樹瘤壺,造型獨 特,生動異常。老和尚見了拍案叫絕,便把平生制壺 技藝傾囊相授,使他最終成為著名制壺大師。供春的 制品被稱為“供春壺”,造型新穎精巧,質(zhì)地薄而堅 實,被譽為“供春之壺,勝如金玉”。“栗色暗暗,如古 金石;敦龐用心,怎稱神明”。時大彬的作品,突破了 師傅傳授的格局而多作小壺,點綴在精舍幾案之上, 更加符合飲茶品茗的趣味。因此當時就有十分推崇 的詩句:“千奇萬狀信手出”,“宮中艷說大彬壺”。清 代紫砂茶具,在前人的基礎(chǔ)上更有發(fā)展。其中以清初 陳鳴遠和嘉慶年間楊彭年制作的茶壺尤其馳名于 世。陳鳴遠制作的茶壺,線條清晰,輪廓明顯,壺蓋有 行書“鳴遠”印章,至今被視為珍藏。楊彭年的制品, 雅致玲瓏,不用模子,隨手捏成,天衣無縫,被人推為 “當世杰作”。當時江蘇溧陽知縣陳曼生,癖好茶壺, 工于詩文、書畫、篆刻,特意到宜興和楊彭年配合制 壺。陳曼生設(shè)計,楊彭年制作,再由陳氏鐫刻書畫。其 作品世稱“曼生壺”.一直為鑒賞家們所珍藏。清代宜 興紫砂壺壺形和裝飾變化多端,千姿百態(tài),在國內(nèi)外 均受歡迎,當時我國閩南、潮州一帶煮泡工夫茶使用的小茶壺,幾乎全為宜興紫砂器具,17世紀,中國的 茶葉和紫砂壺同時由海船傳到西方,西方人稱之為 “紅色瓷器”。早在15世紀,日本人來到中國學會了 制壺技術(shù),他們所仿制的壺,至今仍為日本人民視為珍品。
名手所作紫砂壺造型精美,色澤古樸,光彩奪目,成為美術(shù)作品。過去有人說,一兩重的紫砂茶具, 價值一二十金,能使土與黃金爭價。明代張岱《陶庵 夢憶》中說:宜興罐以龔春為上,一砂罐,直躋商彝周 鼎之列而毫無愧色。名貴可想而知。
近年來,紫砂茶具有了更大發(fā)展,新品種不斷涌 現(xiàn),如專為日本消費者設(shè)計的藝術(shù)茶具,稱為“橫把 壺”,按照日本人的愛好,在壺面上到寫精美書法的 佛經(jīng)文字,成為日本消費者的品茗佳具。 目前紫砂茶具品種已由原來的四五十種增加到 六百多種。例如,紫砂雙層保溫杯,就是深受群眾歡 迎的新產(chǎn)品。由于紫砂泥質(zhì)地細膩柔韌,可塑性強, 滲透性好,所以燒成的雙層保溫杯,用以泡茶,具有 色香味皆蘊,夏天不易變餿的特性。這種杯容量為 250毫升,因是雙層結(jié)構(gòu),開水入杯不燙手,傳熱慢, 保溫時間長。造型多種多樣,有瓜輪型的、蝶紋型的, 還有梅花型、鵝蛋型、流線型等。藝人們采用傳統(tǒng)的 篆刻手法,把繪畫和正、草、隸、籠、篆各種裝飾手法施用 在紫砂陶器上,使之成為觀賞和實用巧妙結(jié)合的產(chǎn)品。
紫砂壺的創(chuàng)作者,相傳是明代宜興金砂寺一個不著名的寺僧,他選紫砂細泥捏成圓形坯胎,加上 嘴、柄、蓋,放在窯中燒成。有一把失蓋的樹癭壺,造 型精辟,現(xiàn)存北京歷史博物館,足供春唯一的傳品, 但也有人疑為贗品。自明代供春(龔春)模仿老銀杏 樹癭制成“供春壺”而聞名后,相繼出現(xiàn)的制壺大師 有明萬歷的董翰、趙梁、文暢、時朋“四大名家”,后有時大彬、李仲芳、徐友泉“三大妙手”,清代有陳鳴遠、 楊彭年、楊風年兄妹和邵大亨、黃玉麟、程壽珍、俞國 良等。近代有顧景舟、朱可心、蔣蓉等人,顧景舟近作 提璧壺和漢云壺,系出國禮品。青年藝人也是人材輩 出。
紫砂茶具式樣繁多,所謂“方非—式,圓不一相”。在紫砂壺上雕刻花鳥、山水和各體書法,始自晚 明而盛于清嘉慶以后,并逐漸成為紫砂工藝中所獨 具的藝術(shù)裝飾。不少著名的詩人、藝術(shù)家曾在紫砂壺 上親筆題詩刻字?!渡皦貓D考》曾記鄭板橋自制一壺, 親筆刻詩云:“嘴尖肚大耳偏高,才免饑寒便自豪。量 小不堪容大物,兩三寸水起波濤”。
評價一套茶具,首先應(yīng)考慮它的實用價值。一套茶具只有具備了容積和重量的比例恰當,壺把的提用方便,壺蓋的周圍合縫,壺嘴的出水流暢,色地和圖案的脫俗和諧,整套茶具的美觀和實用得到融洽 的結(jié)合,才能算做一套完美的茶具。宜興茶具使有這些特點。
紫砂茶具不僅為我國人民所喜愛,而且也為海 外一些國家的人民所珍重。早在15世紀,日本、葡萄 牙、荷蘭、德國、英國的陶瓷工人就先后把中國的紫 砂壺作為標本加以仿造。18世紀初,德國人約·佛 ·包特格爾,不僅制成了紫砂陶,而且 在1908年還寫了一篇題為《朱砂瓷》的論文。本世紀初,紫砂陶曾在巴拿馬、倫敦、巴黎的博覽會上展出, 并在1932年的芝加哥博覽會上獲獎,為中國陶瓷史 增添了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