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江城牛洛河茶業(yè)有限公司是江城縣的綠色支柱產業(yè),公司始建立于1987年9月,現擁有茶園20000畝,年生產茶葉3000噸,是集茶葉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非公有制企業(yè)。公司有15個生產隊組和11個加工車間,職工4858人。“牛洛牌”商標被認定為“云南省著名商標”;2007年6月公司被認定為第三批農業(yè)產業(yè)化經營省級重點龍頭企業(yè),2007年12月通過了出口茶葉種植基地備案認證;2008年6月被國務院扶貧辦授予第二批全國扶貧龍頭企業(yè)稱號,2008年11月通過了云南品牌YC認證。
牛洛河茶葉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袁明德是個貌不驚人但卻不同凡響的人。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他便創(chuàng)新公司創(chuàng)業(yè)模式獲得成功,云南省委曾以(1993)1號文件向全省宣傳推廣牛洛河茶業(yè)有限公司“三結合一體化”經驗,自此掀起了“公司+基地+農戶”開墾土地經濟的熱潮,開創(chuàng)了異地集中扶貧開發(fā)的路子。袁明德帶領的企業(yè)先后被縣、市、省命名為“文明單位”,被授予省“茶葉生產先進單位”、“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單位”等稱號、得到國務院的肯定和表彰。
在青山環(huán)抱的廠部見到袁明德時,他正忙于抽檢當日進廠的春茶,泛著清香的茶樣一溜地排在他的面前。看見我們,他的臉上漾開了樸實的笑容,忙忙地用雪白的毛巾擦拭著雙手后將我們迎進他儉樸的辦公室,一番笑說間袁明德為我們泡好了茶。
正式的采訪是從眼前之茶開始的。我看杯中茶湯碧綠通透,忙端起輕呷一口,直覺滿口溢香。
“這是今年的春茶,烘青的。”沒等我問,袁明德已經開口。“這兩年普洱茶市場不好,但綠茶還不錯!”
“聽說去前年你的綠茶賣得很好?那時大家都忙著生產普洱茶,你怎么想到要去生產綠茶?”
“我對市場的心態(tài)一直都很平穩(wěn),在07年的3月20日至5月20日兩個月間,單做普洱茶就凈賺了8百萬元。到了6月我一看市場不對了,價格混亂,假原料入侵,這是極不正常的,便馬上生產綠茶。”
聽著袁明德輕松的介紹,我不由得心生敬意,這位老總有著很敏銳的市場眼光和防范風險的意識。正因為如此,才使得他麾下的牛洛河茶業(yè)有限公司擁有綠茶、CTC紅碎茶、普洱茶三條生產線。并在普洱茶風生水起的時候,他卻想到了要創(chuàng)新綠茶品牌,優(yōu)化加工設備。
見我感慨不已袁明德淡淡一笑說“我沒有你說的那么神,我不過是見子打子而已!在江城茶是支柱產業(yè),要支撐一個產業(yè)普洱茶、紅茶、綠茶都有優(yōu)勢。前幾年市場好我們就做普洱茶,是市場指導我們生產。原來我們的紅碎茶、功夫紅茶出口8百多噸,但去年金融危機加之受人民幣匯率變化的影響產量減少了一半。”
科學地分析了去年的產銷情況后,袁明德說,迄今為止他們一直在做市場調節(jié),今年雖然產量減少但由于品質提高,遠銷青島、北京、濟南等地的茶價格不錯,于是他們不以產地的低價格來銷售。采取這樣的措施后企業(yè)基本持平。“在嚴峻的市場形勢下,你能做到不虧那就是贏!能生存就是勝利!賺錢嘛,得等市場慢慢復蘇。”
談及自己所面臨的困難時,他頗有心得地說“我們的這個產業(yè)處于中緬老三國交界之地,在我的背后還有江城縣五鄉(xiāng)兩鎮(zhèn)成千上萬靠茶吃飯的老百姓。每天從廠里拉出幾車茶老百姓都看著呢!保一方穩(wěn)定我們責無旁貸,目前最大的任務就是穩(wěn)住老百姓,好在由于我們平時溝通得好,茶價好時也沒有人偷賣,現在茶價不好我們隨行就市給予補貼,保護價不變。企業(yè)虧一點不要緊,等賺了錢再來彌補,贏利時的固定資產在那擺著,有什么好慌的?我到全國轉了一圈,我覺得茶產業(yè)比其他產業(yè)好多了,我們一斤茶才虧三四塊錢,‘高臺跳水的現象’還沒有出現,關鍵是要樹立起信心。市場經濟是有規(guī)律的,政策和關注能給的只能是機遇,打鐵還得本身硬,企業(yè)只要有防范意識、只要有毅力、只要團結一心定能度過難關!”
說著聊著,一杯杯回味無窮的早春茶泛著揮之不去的芳香不停地呈現在我們面前,細細的品味著,用心地掂量著,不時又被眼前那張樸實的笑臉感動著,臨別之際,我和同伴們竟然異口同聲地齊贊道:好水!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