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jié),記者來到康縣陽壩鎮(zhèn)宋溝村。這是座小而美麗的村莊,不時有綠色映入眼簾。四周群山高大巍峨,云霧繚繞。山腳下,翠竹秀麗挺拔,柿子樹掛滿耀眼的紅果實。穿越村中的小河水質澄澈,鵝卵石、游魚、水草在水里清晰可見。一方方“壩”地上,是青翠的茶園,茶園里密植著一條條整齊的茶樹帶,農村各地少見的喜鵲在茶園上空飛舞,“喳喳”地叫個不停。
由于這里毗鄰四川省、陜西省,當?shù)厝罕娬f話夾雜著川、陜口音。村支書馮明芝就是操著這種口音,指著綠盈盈的茶園自豪地向我們介紹:“我們村屬于江南典型的內陸高山無公害茶區(qū),是產茶寶地,這里的茶葉經國家質監(jiān)部門檢測,不僅是無公害綠色茶葉,而且是有機茶。”提及茶葉話題,馮明芝興致勃勃,他送給大家的名片上,有以他名字注冊的“茗芝”牌茶葉商標,以及康縣茗芝茶業(yè)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的頭銜。村里人都叫他“茶經理”。
宋溝村以前沒有茶樹,瘠薄的耕地上只有小麥、玉米,由于這里陰濕多雨,糧食產量很低,遇到洪澇災害,常常是“春種一袋子、秋收一帽子”。馮明芝于2001年當選為村主任后,根據(jù)縣上提出的“南茶北桑、整縣核桃”戰(zhàn)略,搶抓退耕還林機遇,在鎮(zhèn)黨委、政府部門和縣直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動員群眾栽植茶樹。他組織群眾到陜西、西鄉(xiāng)、南鄭等外省茶葉生產基地實地觀摩學習。他外出浙江省考察,請教茶葉專家,提出優(yōu)良品種引進繁育計劃。并以隴南茶葉種苗繁育場為依托,引進種植了以龍井、南江、安吉白茶等為主的無性系國家級名優(yōu)茶樹良種。
宋溝村民風淳樸,但大都老實守舊。馮明芝一開始向村民們宣傳栽種茶樹的種種好處時,村民們半信半疑。曾常年在外跑運輸?shù)鸟T明芝,對宋溝村的封閉落后深有感觸。由于山大溝深,交通不便,僅有一條人行便道通往山外,一些上年紀的老人從未外出過,連汽車、火車都沒見過。馮明芝上任村主任后,決心改變這里的落后面貌,他自己貸款修路,并與村里12名黨員帶頭墊付七八萬元,買來炸藥、筑路工具,修筑了通往鎮(zhèn)上的砂石路,一改宋溝村人背畜馱的歷史。他還爭取上級部門支持,給村里通電、通自來水,自己開著跑運輸?shù)能囕v,義務給群眾運輸材料改水、架電。
馮明芝一心為群眾的實干行動,贏得了群眾的普遍信任,群眾心中的疑慮消除了,積極興建茶園。馮明芝請來縣農牧局和縣茶葉中心的技術專家舉辦培訓班,村民們從稀稀拉拉10多個人,發(fā)展到上百人,常常擠滿了村小學的教室,有的還在窗戶上伸長了脖子聽講。村民們很快學會了茶樹種植、施肥、中耕除草、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普遍掌握了茶園綜合管理技術,提高了鮮葉產量和質量。全村1550畝耕地基本變成了茶園,經過3年努力,建成了高標準優(yōu)質無公害茶園1200余畝,成為全縣有名的茶葉專業(yè)村。
宋溝村距離陽壩鎮(zhèn)8公里,村民們摘下新鮮茶葉,一旦不能及時背到陽壩鎮(zhèn),茶葉則變了顏色賣不上好價錢,如果過了夜,茶葉則變質不能再賣了。為了讓茶園真正發(fā)揮效益,2004年,馮明芝牽頭籌資、其他5位村民入股,成立了茶葉加工企業(yè),經國家商標局批準注冊了“茗芝”牌商標,建立標準化廠房12間,引進國內名優(yōu)茶葉生產機械14臺,聘請了高級農藝師以及制茶技工,進行茶葉深加工。村民們摘的新鮮茶葉可以隨時送到公司,賣上好價錢,級別高的鮮茶1斤高達90余元。2006年,全村茶葉產值達50萬元,人均僅茶葉一項純收入1500元。
宋溝村群眾依靠茶園走上了致富路,農民人均純收入由以前600余元增長到2000余元。馮明芝抓住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機遇,爭取到縣列易地搬遷工程,將散落在偏僻山頂、半山的78戶村民搬遷到公路沿線,集中蓋起了新居,每戶農民都蓋起了二層小樓房,在農戶家建立了高效節(jié)能沼氣池,創(chuàng)建了全縣第一個新農村建設示范點。
2006年4月,宋溝村的老支書退休后,馮明芝被推選村支書,他為宋溝村做大做強茶葉文章籌劃著。通過縣上聯(lián)系,他與臺灣客商簽訂合作協(xié)議,籌備建立茶多酚生產線,推廣茶葉養(yǎng)雞技術。“茶經理”三句話不離茶:“到那時,我們這里養(yǎng)殖的‘綠色茶葉雞’,生產的雞蛋降低了膽固醇含量,患有膽結石的人也能吃我們這的雞蛋。生產茶多酚,讓茶樹樹葉與茶葉下角料都變成農民的收入了……”他滿眼憧憬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