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蘇東坡是中國宋代杰出的文學(xué)家、書法家,而且對品茶、烹茶、茶史等都有較深的研究,在他的詩文中,有許多燴炙人口的詠茶佳作,流傳下來。他創(chuàng)作的散文《葉嘉傳》,以擬人手法,形象地稱頌了茶的歷史、功效、品質(zhì)和制作等各方面的特色。蘇東坡一生,因任職或遭貶謫,到過許多地方,每到一處,凡有名茶佳泉,他都留下詩詞。如元豐元年(公元1078年),蘇軾任徐州太守時作有《浣溪沙》一詞:“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形象地再現(xiàn)了他思茶解渴的神情。
蘇東坡與茶有關(guān)系嗎?喜歡分享“白云峰下兩旗新,膩綠長鮮谷雨春”,是描寫杭州的“白云茶”。
“千金買斷顧渚春,似與越人降日注”是稱頌湖州的“顧渚紫筍”。
而對福建的壑源茶,則更是推崇備至。他在《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茶》一詩中這樣寫道:仙山靈草溫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勻。明月來投玉川子,清風(fēng)吹破武林春。要知冰雪心腸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戲作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后來,人們將蘇東坡的另一首詩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與“從來佳茗似佳人”輯成一聯(lián),陳列到茶館之中,成為一副名聯(lián)。
蘇東坡烹茶有自己獨特的方法,他認為好茶還須好水配,“活水還須活火烹”。他還在《試院煎茶》詩中,對烹茶用水的溫度作了形象的描述。他說:“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fēng)鳴”。以沸水的氣泡形態(tài)和聲音來判斷水的沸騰程度。蘇東坡對烹茶用具也很講究,他認為“銅腥鐵澀不宜泉”,而最好用石燒水。據(jù)說,蘇軾在宜興時,還親自設(shè)計了一種提梁式紫砂壺。后人為了紀念他,把這種壺式命名為“東坡壺”。蘇東坡對茶的功效,也深有研究。在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在杭州任通判時,一天,因病告假,游湖上凈慈、南屏諸寺,晚上又到孤山謁惠勤禪師,一日之中,飲濃茶數(shù)碗,不覺病已痊愈。便在禪師粉壁上題了七絕一首示病維摩元不病,在家靈運已忘家。
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仝七碗茶。
蘇軾還在《仇池筆記》中介紹了一種以茶護齒的妙法:“除煩去膩,不可缺茶,然暗中損人不少。吾有一法,每食已,以濃茶漱口,煩膩既出而脾胃不知。肉在齒間,消縮脫去,不煩挑刺,而齒性便若緣此堅密。率皆用中下茶,其上者亦不常有,數(shù)日一啜不為害也。此大有理。”
蘇東坡在中國茶文化發(fā)展史上的貢獻是多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