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嬰在齊景公時(shí)(前547—前490),雖身 為國相,吃的除了糙米飯和三五樣葷食,此外就是“茗菜”了。 在《晏子春秋》中有這樣的記載:晏嬰相齊景公時(shí),“食脫粟之 食,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巳”。同時(shí),茶葉已成為祭祀的珍品。
《禮記•地官》有“掌荼”和“聚荼”以供喪事之用的記載。周王 朝祭祀用的茶,是由居住在四川的民族部落進(jìn)貢的。據《華陽(yáng) 國志•巴志》的記載:周武王于公元前1066年伐紂時(shí),聯(lián)合當 時(shí)居于四川、云南等地的“方國部落”,此后,巴蜀所產(chǎn)之茶便 被列為獻給周王朝的貢品,并記載說(shuō):其地“園有芳篛、香 茗”。芳篛是竹子,香茗即茶。這說(shuō)明至晚在西周初年,我國的 巴蜀一帶巳有了人工栽培的茶樹(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