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霞,生于宜興蜀山壺藝世家。1985年從藝,經(jīng)過家傳技藝的嚴格訓練和刻苦勤奮的摶泥實踐,形成“氣韻豐茂,神形兼?zhèn)洹钡莫毺仫L格,擅長全手工制壺。2000年《古韻》壺榮獲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shù)大師精品博覽會銅獎;2001年《秋韻》、《德鐘》壺榮獲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shù)大師精品博覽會金獎、銅獎;2002年《蜂菊》壺榮獲西博會中國工藝美術(shù)大師暨國際藝術(shù)精品博覽會銀獎;2002年《阿?!窐s獲第四屆中國工藝美術(shù)大師精品博覽會創(chuàng)新藝術(shù)金獎;2003年紫砂琺瑯彩描金《萬代金?!穳貥s獲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shù)大師精品博覽會金獎。
制紫砂壺是一項古老而傳統(tǒng)的工藝。傳統(tǒng)的深處是幽暗的,因為很多人沒有到達過。唐朝霞卻一直癡迷其中,從小便立志長大后要繼承家傳的制壺手藝。現(xiàn)在,她果然成為了新一代制壺大師。時移世易,白云蒼穹。制壺工藝面臨著空前的挑戰(zhàn),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既沖突又融合。而唐朝霞是比較特殊的,她并沒有局限在紫砂壺的無形之塔內(nèi),壺里壺外,她自成風格。在她身上,不僅承載著紫砂文化的自覺意識,又表現(xiàn)出現(xiàn)代女性的自覺意識。
壺里春秋,苦與樂的交融
唐朝霞說,做了這么多年紫砂壺,她好像沒有遇到什么困難,因為她不怕困難,而遇到的挫折也比處于亂世中的前輩們要少得多。唐朝霞的先祖唐祝和、唐鳳芝都是民國時期著名的制壺藝人。耳濡目染間,她認定了制壺是她的終身事業(yè)。而做紫砂的基本功,便是從給長輩們做下手開始練就的。十一二歲的時候,她已經(jīng)頗有一點心得體會。家里的大人一從工作臺上站起來,她馬上就坐下去,模仿著大人們的姿勢做起來。長輩們居然絲毫覺察不到她做的改動。16歲那年,唐朝霞剛從陶瓷職業(yè)學校畢業(yè),便進了祖父唐祝和當廠長的紫砂工藝二廠做工,到如今,她已在紫砂壺的乾坤里打轉(zhuǎn)了十幾個春秋。
熟悉紫砂陶的人都知道,制壺是一項非常苦的工作。做一把壺,工藝師們每天須得在工作臺上全神貫注地工作十多個小時。而唐朝霞對自己的要求更嚴格,連制壺的砂料,都是自己親自上山挑選回來,再自行調(diào)配的。然而比身體的勞累要苦上千百倍的,是精神上的勞累。做紫砂壺,需要有一個非常安靜的環(huán)境,更何況朝夕相伴的,還是不會說話的紫砂壺。做陶壺的時候,唐朝霞要讓壺蓋上的葉子栩栩如生,偏偏白天經(jīng)常有人打擾工作,連續(xù)做了四五遍都不成功。后來她干脆把它銷掉了,夜深人靜再回到工作室繼續(xù)做,才達到了滿意的效果。
一把紫砂壺,從選料到成型,往往要經(jīng)歷一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問題出現(xiàn),這又是對工藝師們心理素質(zhì)的一大考驗。這次來廣州,唐朝霞特意帶來了一把新做的蜂菊壺。在此之前,她花了將近40天的時間,先后做了兩把,卻全都報廢了。一把是沒有進窯爐燒之前,由于天氣干燥,壺口裂掉了;另外一把,卻是進窯爐燒了,燒出來竟是壞的。她說:“這倒真是個打擊。”但一個有責任感的工藝師,絕不能讓不完美的作品面世。一個作品每一個步驟,從來不含糊,要對得起每一個作品?!?
深深懂得制壺之苦的唐朝霞,因此更珍惜制壺的收獲。連續(xù)三年獲得中國工藝美術(shù)精品博覽會金獎,紫砂專家的紛紛認同來之不易,然而她更看重的是做出一件成功的作品的成就感,以及把自己的想法,融匯出一個完美的作品的興奮感。
紫砂氣韻,與眾不同
藝術(shù)發(fā)展史告訴我們,繼承傳統(tǒng)是創(chuàng)造革新的前提,而創(chuàng)造則是傳統(tǒng)的延續(xù)和再生。要做到在這兩者中互動已不容易,而更難的是要創(chuàng)立自己獨特的藝術(shù)風格。唐朝霞的壺,獲得的是“氣韻豐茂,神形兼?zhèn)洹钡脑u價。這既得歸功于她把玩和品鑒傳統(tǒng)的能力,像她做的那把仿古壺,氣度粗獷瀟灑,儼然壺中的偉丈夫。又得歸功于她司法自然,同時把時代氣息和現(xiàn)代特征切入壺中,古韻壺,靈感來源于以前人們到田間地頭工作常用的那種很大的涼水壺。傳統(tǒng)的古韻壺,壺身圓而大,稍顯拙笨。唐朝霞把壺身收縮了,壺底和壺頸處都加上一圈線,上下呼應對稱,壺變得修長勻稱。她笑說,就像現(xiàn)代的人,追求修身苗條。聽者莫不報以會心一笑。
但最重要的是,唐朝霞的每一把壺,都有筋骨,有自己的氣韻,仿佛在靜靜地訴說著什么,樸拙自然,無需矯飾。每一把都正好凝聚了她本人的氣韻,這個江南女子,有著秀氣的外表,又有著現(xiàn)代女性獨立自主的內(nèi)心。她自強、自信,有抱負,也有能力。
蜂菊壺在中國工藝美術(shù)大師暨國際藝術(shù)精品博覽會上獲得了銀獎。這把壺取菊瓣為器身,菊蕊為蓋,蜂為紐,像盛放的菊花,又寓意要像蜜蜂采蜜般勤勞工作。唐朝霞自己,正在身體力行。
唐朝霞是做筋囊壺的高手,秋韻壺是她的筋囊壺代表作。這把壺的壺身均勻地分成了26瓣,比例準確,線條分明流暢,壺蓋與壺身等分可任意轉(zhuǎn)動,但始終一致吻合。人們一般認為,這把壺寓意著秋天的豐收。壺迷崔小姐的一句話卻道破了其中的玄機另有所在。她說:這把壺像一個唐朝的仕女,豐滿潤澤,代表著唐老師對自己現(xiàn)在的生活、工作狀況非常滿意。這一回,換作唐朝霞報以會心一笑。這是兩個母親之間的心靈碰撞。
不只一個壺迷朋友形容過,唐朝霞的壺讀起來仿佛是優(yōu)美的散文詩,言有盡而意無窮,能夠引起讀懂了她的作品的人們的共鳴。難怪她的壺迷遍布大江南北。
最大志愿:做壺迷心目中的大師
一把好的紫砂壺,要有氣度。而有沒有氣度,也是大師與工匠的根本差別。關于氣度,唐朝霞正好成為了我們的示范例子。
唐朝霞是一個非常低調(diào)的人,她得過許多大獎,但一直拒絕宣傳自己,她說:“樹大會招風?!碧瞥加质且粋€非常豁達大度的人,以至于當廣州地區(qū)有人在仿制她的壺,她的丈夫氣憤,她的作品的經(jīng)銷商表示無奈的時候,她本人卻淡淡地笑著說:“這又有什么好著急的。你的壺做得好,別人才會仿嘛,如果不好,別人仿來干嘛?”唐朝霞唯一經(jīng)常念叨的是:要做壺迷心目中的大師。
做壺迷心目中的大師,最大的欣慰莫過于壺迷的認同。有一對住在大連的老夫婦,買了唐朝霞的秋韻壺。他們特寶貝這把壺,不允許任何人去碰它。只有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才偷偷地拿出來,美美地泡上一杯茶來喝。但是每次一喝用秋韻壺泡出來的茶,夫婦倆又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激動,也忘記了當時是三更半夜,就馬上打電話到唐朝霞家,和她交流心得體會。朋友笑稱這是“午夜兇鈴”,唐朝霞也笑了,她說:雖然做壺很苦,但是有了這些樂趣,就把苦都忘掉了。
做壺迷心目中的大師,并不是嘴上說的那么簡單,唐朝霞認為,盡力幫壺迷們圓夢,責無旁貸。在南昌首屆茶文化節(jié)現(xiàn)場表演制壺的時候,有一個人向她提出了一個請求:希望她能幫他爺爺傳下來的一把老紫砂壺,配一個蓋子。紫砂界有一句行話叫做是:寧做一把壺,不配一個蓋,極言配一個蓋子比做一把壺更難。更何況那個蓋子的工藝要求相當高,太寬了蓋不下,太窄了,縫隙太大,又不完美。然而唐朝霞接受了這個有點冒昧的請求。她花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從選料、制作到燒成,一氣呵成,蓋子的形狀異常吻合,連顏色竟也跟這近百年的壺身一模一樣。壺主當時激動不已,唐朝霞自己也非常興奮。
身體力行,和紫砂并肩前進
如果不是身邊的朋友漏了口風,我們也許還不會知道,唐朝霞正在東南大學攻讀MBA。這在宜興上萬制壺工藝師里還是首例。但是唐朝霞倒覺得這事稀松平常,因為在她看來,就像藝無止境一樣,學亦無止境。事情多,時間少,為了贏得時間,她把分心的事情盡量減到最少。家里招待朋友吃飯的菜式永遠是最簡單的炒青菜,炒雞蛋。而最近讓她的一位好朋友打抱不平的事情則是,唐朝霞竟然沒有時間關心今年參加中考的兒子的學習。以至于兒子竟然要求:媽媽,你沒時間管我,干脆打我一頓吧。你打我一頓,我狀態(tài)出來了,考試就能得高分了。這句話,讓聽者心酸。然而,唐朝霞卻有“另類”的解釋,她說,自己快到中年了,還在努力工作、進修,不正也是言傳身教嗎?
除了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zhì),唐朝霞還致力于開拓她的紫砂事業(yè)。她和丈夫韋強創(chuàng)辦的唐人陶藝,由于產(chǎn)品質(zhì)量過硬,在紫砂界享有很高的聲譽。2002年,還被特意指定為在上海舉行的八國首腦會議提供專門禮品。
如今一切民間傳統(tǒng)文化都面臨兩難的選擇和空前的挑戰(zhàn),紫砂陶藝也不例外。把紫砂文化發(fā)揚光大成為了唐朝霞現(xiàn)在最大的心愿。天津、無錫、南通、上海等地的茶文化節(jié),都特意聘請?zhí)瞥既プ霈F(xiàn)場表演的專家。她覺得這是推動紫砂文化的一個非常好的途徑,便也欣然前往。在現(xiàn)場一邊講解一邊做,她說讓壺迷有一個親身的感受,就能啟發(fā)他們對作品的珍惜和了解。今年5月15日,唐朝霞在江蘇省第四屆科普周的現(xiàn)場表演做壺,壺做好了,有一個小朋友走過來玩這把壺。她就細心地教他如何玩,還幫他拍照留念。再次看到這張照片的時候,唐朝霞笑得特別開心,她說,在這個小朋友身上,看到了自己小時候玩泥巴的影子?!澳軌蛟?010年世博會上向全世界展示中國的紫砂文化,這將是我們的莫大榮耀?!碧瞥贾酪患褐Ψ浅N⑷酰M了力就不后悔,她對紫砂的未來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