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不出產茶,但上海經營茶。特別是在茶的對外貿易方面,早在1685年上海就有茶葉運銷海外的文字記載,鴉片戰(zhàn)爭前,上海已形成茶葉行業(yè)并成為茶葉集散地之一。1950年開始的30年間,上海茶葉出口占全國茶葉出口總量的61%~79%。因此,上海有一大批茶人,長年默默無聞地為茶葉對外貿易工作著。何耀曾,就是這支隊伍中的前輩之一。
何耀曾,1920年12月生,浙江上虞人,1940年至1944就讀于復旦大學農業(yè)系茶葉??啤T诓杞缙D苦奮斗了半個多世紀。
1940年,眼看寧波即將淪陷于日軍鐵蹄之下,抱著不作亡國奴的決心,何耀曾決定離開富饒的故鄉(xiāng),而報考已搬遷至重慶的復旦大學。作為復旦大學茶葉系的首屆學生,他與浙江的同學們一起,乘中茶公司的專車從浙江永康出發(fā),不顧長途跋涉和旅途的艱難險阻,冒著敵機在沿途的狂轟濫炸,冒著生命的危險,輾轉到達重慶北碚。
在復旦大學,吳覺農先生的諄諄教導和殷切期望以及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給何耀曾留下深刻的印象。1941年底,何耀曾在復旦親耳聆聽了吳覺農先生所做的《復旦茶人的使命》的講話,吳覺農先生勉勵茶葉系科的同學們要努力、刻苦學習,畢業(yè)后,要以“復旦精神”,各本所長,各盡所用,為中國的茶葉科學在實用上有飛躍的進步,將來到社會上去出膺艱巨,為祖國茶葉事業(yè)的發(fā)展作無窮的貢獻。這鏗鏘之聲、肺腑之言,讓何耀曾時時感到記憶猶新,言猶在耳,始終鞭策和激勵著他為發(fā)展我國茶葉事業(yè)而奮斗。如果說,當時報考茶葉系,對茶葉還沒有多少認識,那么,吳覺農先生的教誨,則鼓舞著何耀曾將茶業(yè)作為自己終身的事業(yè)。
1948年,在上海國際貿易咨詢所,何耀曾參與了中國共產黨外圍組織的工作。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了,5月29日,何耀曾即到中國茶葉聯(lián)營公司報到,歡欣鼓舞地投入了新中國茶業(yè)振興事業(yè)。1949年,他在上海國外貿易總公司中國茶葉公司任業(yè)務部副主任,1950年至1954年,就職于中國茶葉公司華東區(qū)公司,在儲運科先后擔任組長、科長。說是儲運科,在百廢待興的茶業(yè)前,那是什么都要管什么都要做。既要管加工還要管機械,既要管技術還要管包裝,甚至還負責向全國供應茶葉包裝。儲運科簡直是個百管部,但是,為了新中國的茶業(yè)發(fā)展,何耀曾忙得高興,忙得舒心。1956年,茶葉公司在原來拼堆工場、復制工場的基礎上成立了茶廠,何耀曾擔任廠長。當時出口的茶葉都要經過茶廠拼堆復制,那時的年出口量達3萬噸左右,茶廠的工作量可想而知,廠里有1500多名工人,但是缺乏大型機械,大批量的茶葉要靠人工拼堆,何耀曾和工人們一起沒日沒夜地干。當時按規(guī)定廠長家里可安裝電話,可是何耀曾不要,因為他根本沒時間在家里接電話,他日夜奮戰(zhàn)在廠里,連談戀愛都顧不上。有人戲稱這個茶廠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廠,何耀曾忙著,拼著,也快樂著。能擔任這個茶廠的廠長,能為新中國的茶業(yè)事業(yè)貢獻自己的力量,他感到光榮和驕傲。
抗美援朝時期美國的封鎖禁運,影響了我國綠茶的對非出口,造成綠茶生產過剩,庫存大量積壓。紅茶則供銷不足,茶葉生產面臨困境,為了解決茶葉的出路問題,保護茶農生產的積極性,中國茶葉公司在吳覺農先生的領導下果斷地采取應變措施,在重點綠茶產區(qū)改產紅茶。1962年,全國紅茶會議后,何耀曾又轉而投入紅茶生產。負責聯(lián)系江蘇芙蓉、四川新勝、湖北恩施等茶場。多年來,何耀曾經常深入產區(qū),了解紅茶生產現(xiàn)狀,積極為紅茶生產的鞏固提高建言獻策。提出要調整鞏固紅茶生產布局,花大力氣提高產品質量,在對外貿易上放長眼光等等。
1981年,全國茶葉會議期間,吳覺農先生與何耀曾談了上海成立茶葉學會的問題,希望他積極參與,努力把這件事辦好。帶著吳覺農先生的囑托,回到上海后,他與錢梁先生等人無數(shù)次地跑市科協(xié),跑有關部門,向他們說明上海雖然不產茶,但上海在茶葉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力陳上海成立茶葉學會的理由,爭取有關單位的支持。經過不斷的努力,在茶葉公司、外貿局、外貿學院、商業(yè)二局等單位的支持下,上海市茶葉學會終于在1983年7月正式成立。何耀曾擔任了第一屆理事會理事、副秘書長,1988年離休后,何耀曾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學會建設,先后擔任學會第二屆理事會副理事長,第三、四、五屆理事會顧問,第六屆理事會名譽顧問。學會成立之初,條件相當艱苦,何耀曾等老茶人克服種種困難,精心澆灌、精心培育,硬是將這顆種子培養(yǎng)成了健壯的樹苗。如今,上海市茶葉學會能夠取得驕人的成績,離不開老茶人們打下的堅實基礎。
何耀曾現(xiàn)在雖然年事已高,身體衰弱,但他時時關心著祖國的茶葉事業(yè),關心著上海茶葉學會的成長壯大,常常過問學會的工作,并為學會建設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學會工作人員也時時把他掛在心上,常常上門看望他,關心他的健康,聽取他的意見。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又一代的茶人一定會將祖國的茶葉事業(yè),不斷推向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