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六堡茶在嶺南地區(qū)的興起及發(fā)展,大致可分為幾個階段:肇始階段、活躍階段、興起階段、鼎盛階段、衰落階段、復蘇階段、振興階段。
首先,我們來了解肇始階段的六堡茶發(fā)展情況。
《中國茶葉大詞典》(陳宗懋·著,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0年)明確指出,六堡茶品種是地方有性系茶種,原產(chǎn)于廣西蒼梧六堡鄉(xiāng),并非近代移植品種。
歷史上,六堡茶從野茶采摘、煮飲,到零散栽培管理,再到逐步流行,成為時尚,歷經(jīng)秦漢、三國、兩晉直到唐宋。這段時間,均屬于肇始階段。該階段的六堡茶種植,處于野生野放、零散的小規(guī)模狀態(tài),生產(chǎn)和工藝也處于一種相對原始的階段。
一般的研究認為,茶并非直接由藥用發(fā)展為日常飲料,中間還經(jīng)過了作為食物的食用階段。但也有部分研究者認為,由于嶺南炎熱的氣候及習俗,作為藥用的一種具體應用,煮茶喝湯的做法與“食用茶羹”應該幾乎同步出現(xiàn)。梧州地區(qū)流傳至今的中草藥涼茶,很有可能便是當年這種做法的遺留。
廣西梧州乃至兩廣地區(qū),至今仍有喝涼茶的習慣
最早,嶺南先民為了抵御南方的瘴氣,同時為了祛濕清熱,適應環(huán)境。便開始在植被豐富的山川谷地,采集一些清熱解毒、消暑祛濕的草藥,熬煮成湯水飲用。由于嶺南一帶野生茶樹廣泛分布,先民們在煮飲百草為藥的同時,也開始了煮飲茶葉的嘗試。從生嚼茶葉,到連湯帶葉服食,再轉(zhuǎn)變?yōu)橹鬁葴?,是一個很快的實踐過程。
用茶葉煎煮而成的湯水,雖味道苦澀,然而滋味濃郁,風味與功效非常顯著。于是,煮飲茶葉的習俗,逐漸在人們之中形成。這不僅是嶺南先民長期實踐的結(jié)晶,也是茶作為飲料的開端。
將植物葉子、花果、根莖熬煮飲用,是嶺南地區(qū)的古老習俗
這時期,是茶飲從藥用向日常飲用的過渡階段;是從治療疾病的少量煮飲到日常備用的發(fā)展階段;也是茶飲從開始的預防瘴癘到成為待客禮儀的變遷階段。
在南陽市麒麟崗漢墓出土的兩幅磚畫中,描繪了當時南陽地區(qū)上層貴族喝茶的情景,表明那時起碼在上層社會,已有飲茶的習俗。雖然由于經(jīng)濟條件所限,能夠享用茶的僅限于文人、雅士、貴族等,但卻是茶文化啟蒙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