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茶」是客家人招待客人的一種茶食,以陶制擂缽將茶菁、花生、芝麻等雜糧,以擂棒研磨成泥狀后,沖入沸水調勻,再加入「玄米」后飲用。相傳在三國時(shí)代,張飛帶兵進(jìn)攻武陵時(shí),將士們因水土不服得了瘟疫。當時(shí)有位熟知草藥的老醫生,有感于蜀軍紀律嚴明,并未擾民,便獻上了除瘟秘方,乃以「生茶」、「生姜」、「生米」共同磨成糊狀,烹煮后給蜀軍服用,解決了蜀軍的瘟疫?!溉鷾挂蚨鱾鏖_(kāi)來(lái)。目前在大陸的湖南、廣東、福建地區,亦有飲用擂茶的習慣。在臺灣則以桃竹苗及花東地區少數客家人仍維持此傳統。
擂茶之所以成為客家飲食,是因為其主要的原料容易取得,且易于攜帶又食用方便。因而成為客家人于遷徙逃難時(shí),所發(fā)展出來(lái)的特殊飲食文化。
目前,陶之鄉共推出三種有機擂茶,分別為『養生有機擂茶』『養生杏仁擂茶』、『養生漢方擂茶』,這三種擂茶各由二十六種以上的原料調配而成,包含谷類(lèi)、豆類(lèi)、干果類(lèi)及中藥等,提供現代人所需的各種營(yíng)養及膳食纖維,是最符合現代人養生保健需求的食品。
在享用擂茶的同時(shí),還可以親自做一陶藝品或欣賞陶藝品,如果喜歡的話(huà),也可以買(mǎi)一件回家,陶之鄉是一個(gè)老少皆宜,全家都可參與的場(chǎng)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