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巖茶“臻山川精英靈秀所鐘,品百卉巖骨花香之勝”。韻味雋永奇絕,名聲響徹華夏,巖韻傳遍九州。話說武夷巖茶的神韻令無數(shù)平民百姓,文人騷客傾倒,也吸引了京城里的皇帝老子。于是便有了這血淚斑斑的御茶園的故事。
話說元朝初年,江西有個叫賴文治的茶販子揭竿舉事,率眾抗擊元軍,不幸身亡。起義失敗后,為了躲避官軍搜捕,與賴文治一同起事的賴思安帶著妻子和獨(dú)生女兒賴小蘭逃難來到武夷山中。那時武夷山山高林密,人煙稀少,他隱姓埋名,靠幫山里人打短工,做零活養(yǎng)活一家子。
賴思安正當(dāng)壯年,生得虎背熊腰,做活肯出力氣。他為人正直,樂于助人,當(dāng)?shù)厝硕枷矚g和他親近。他原是一個茶販子,早就知道武夷巖茶遠(yuǎn)近聞名,銷路很廣,漸漸地愛上了這個地方。他開始零星地開了一點(diǎn)茶園,搭起了一間茅屋,有了一個安身之地。他看著女兒一天天長大,越來越逗人喜愛,生活雖然清苦一點(diǎn),一家大小倒也其樂融融。
賴思安想靠自己一雙手,過平平安安的日子,可是在那個“苛政猛于虎”的年代里,哪能做得到呀!
說起來應(yīng)該是元朝至元十六年,也就是公元一二七九年的事。當(dāng)時浙江省平章姓高名興,趁奉調(diào)上京之際,繞道武夷游玩。他看到武夷山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贊不絕口。他飲武夷巖茶,清香撲鼻,舌有余甘,好不歡喜。這個高興最會投元朝皇帝所好,在朝廷為官陷害忠良,貪贓枉法,同朝做官的都怕他三分。在地方為官魚肉百姓,搜括民脂民膏,民眾對他敢怒不敢言。這一次,他認(rèn)為又是一個媚上的好機(jī)會。他找到崇安知縣要了幾斤上好的茶葉。這種茶葉沖出來略帶乳白色,清香撲鼻,他就給它取了個很動聽的名字——“石乳”,并做了一個精致的盒子裝好。高興要將這“石乳”帶到京城,討好皇帝。一到京城,他就忙著畢恭畢敬地把“石乳”獻(xiàn)給了皇帝。那皇帝飲過“石乳”,異香撲鼻,滿口生芳;回味無窮,且神清氣爽,精神倍增,不禁龍心大悅,傳令嘉獎,擢升三級。這高興那真是喜在眉梢,甜在心里,連他的兒子高久住也到福建邵武做了帶兵的地方武官。
第二年,皇帝詔書下來,令崇安知縣每年上貢武夷山“石乳”茶20斤。這崇安知縣也是個貪官,他暗地里加碼,每年向茶農(nóng)勒索“石乳”80斤。20斤進(jìn)貢皇帝老子,60斤奉送各級污吏,作為他日后升官發(fā)財?shù)倪M(jìn)見禮物。每逢采茶季節(jié),崇安知縣便帶著一幫衙役到山里索取貢茶。他橫行霸道,魚肉鄉(xiāng)民。茶農(nóng)們忿忿不平,便聚攏到賴思安家里議事。賴思安說:“這些狗官,貪得無厭,皇帝老子要20斤,他們就要80斤,以后還不知道要多少呢!他要,我們就給他粗茶,精茶一點(diǎn)不給,讓他知道老百姓也不是好欺負(fù)的!”
這一來,崇安知縣進(jìn)貢給皇帝的茶,雖名為“石乳”,可色、香、味都不如高興進(jìn)獻(xiàn)的好,皇帝滿心不高興。好在有收到崇安知縣茶葉的朝廷大臣,在皇帝面前為知縣說好話、打圓場,皇帝才沒有治其欺君之罪。不然這崇安知縣的狗頭早就難保了。
那高興不愧是討好皇帝的老手。當(dāng)他得知貢茶不真后,連忙奏請皇上,推舉他兒子高久住就近在武夷山監(jiān)督制茶,防止以假亂真。皇帝準(zhǔn)奏。不久,高久住就帶著皇帝的詔書,耀武揚(yáng)威地由邵武到了武夷山。他把武夷山九曲溪四曲南岸一塊依山傍水的平地,辟為“御茶園”。把那里百姓的房屋拆了,把原有的茶園也毀了,建起了“焙局”;蓋起了仁風(fēng)門、拜發(fā)亭、清神堂、思考亭、培芳亭、燕嘉亭、宜寂亭、浮光亭、碧云橋;又挖了通仙井,上面建龍亭覆蓋著,所有亭臺樓閣,雕龍畫鳳,盛極一時,并委派了兩名官員管理御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