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藏族著名學者降邊嘉措提出,中國西南地區(qū)已有2000多年歷史的重要商路“茶馬古道”至少有5條。
降邊嘉措在此間舉行的海峽兩岸“中華文化多元一體架構”研討會上發(fā)表了這項研究成果。
“茶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國西南地區(qū)、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商貿通道,是中國西部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戰(zhàn)”中后期最為興盛。
一般所說的茶馬古道主要路線是從云南的西雙版納、思茅、普洱、臨滄、保山、大理、麗江,經迪慶及西藏的昌都、拉薩等地后,進入印度、尼泊爾等南亞地區(qū)。另一條是從四川的雅安出發(fā),經涼山后,交匯云南麗江,再經迪慶、西藏等地后,進入尼泊爾。
中國社會科學院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降邊嘉措經多年研究和實地踏勘,發(fā)現除上述兩條路線外,茶馬古道還有3條較為重要的路線。
其中,第三條是以現在的青海省西寧市為起點,經玉樹地區(qū),再到昌都,或通過黑河至拉薩。降邊嘉措解釋說,青海本身不產茶,西寧只是個集散地,茶葉遠從湖廣地區(qū)運來。他還認為,這條線路向東西兩端延伸得更長。
第四條線路是從甘肅河西走廊,經敦煌、柳園,翻越唐古拉山,到黑河,再到拉薩。
在新疆的喀什、于闐地區(qū)至西藏的阿里,還有另外一條“茶馬古道”,它是絲綢之路的延伸。雖然這條路線由于高寒缺氧,人煙稀少,過往商旅不多。但降邊嘉措指出,“這條路可以直達印度和尼泊爾等南亞國家”,具有相當的重要性。
云南省藏學研究所所長王曉松說,之所以把漢藏民族間經濟文化交流的通道冠以“茶馬古道”之名,是因為漢藏間互利互需的最主要交易是以“漢茶”易“蕃馬”。
茶葉是青藏高原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藏族群眾有“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病”的說法。漢藏之間的“茶馬互市”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