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干茶鑒用
1、干茶色澤
(1)嫩黃型
細嫩采原料,制造中有悶黃工序,干茶嫩黃或淺黃,茸毛滿(mǎn)布,如蒙頂黃芽、莫干黃芽、平陽(yáng)黃湯等。
(2)金黃型
細嫩采原料,芽頭肥壯,芽色金黃,芽毫閃光,如君山銀針(有“金鑲玉”之美稱(chēng))、溈山毛尖(俗稱(chēng)“寸金茶”)、遠安鹿苑、北港毛尖等。
2、干茶形狀
針型:茶條緊圓挺直,兩頭尖似針狀,如君山銀針。
(二)茶具選用
黃茶普遍具有色形俱佳的特點(diǎn),為了便于沖泡者欣賞黃茶這些特點(diǎn),宜選用奶白茶、黃釉顔色瓷,以黃、橙為主色的五彩壺杯具、蓋碗和蓋杯或明玻璃杯、水晶杯,亦可采用蓋碗茶杯沖泡。采用茶具不宜太大,因為水量過(guò)多,散熱慢,會(huì )導致茶葉在杯中變軟、熟透,產(chǎn)生“熟湯味”。
(三)泡茶用水的選擇
一般沖泡綠茶最好的水是茶葉生產(chǎn)地的泉水,因為二者同處一地,水性和茶性相吻合,更能夠突出茶的品質(zh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泉水泡茶是不現實(shí)的,選用水質(zhì)較輕的活水即可。當前我國水資源的污染比較嚴重。在無(wú)自來(lái)水的地區、除有較好的泉水、井水、溪水等水源外,用水均須進(jìn)行處理。在有自來(lái)水的地區,用符合生活用水水質(zhì)標準(GB5747-1985)的自來(lái)水即可,如能安裝一個(gè)凈水器則更好。
(四)泡茶的水溫
茶水的溫度越高,茶葉的水浸出物溶解得也越多。日常品茶要考慮入口的滋味和嗅香,所以水溫不宜過(guò)高,具體水溫要根據茶葉的品性來(lái)定,一般黃茶由于原材料的采摘細嫩,所以水溫宜控制在80℃—85℃之間。
(五)茶水比例
茶水比例不同,茶湯香氣的高低和滋味的濃淡也各有不同。日常品茶中,茶水過(guò)多,茶味就顯得淡薄;茶水過(guò)少,則茶湯顯得苦澀。一般沖泡黃茶的茶水比例為1:50—1:60。日常綠茶的投茶量一般為2克,所以將水控制在100-120ml即可。
此外,泡茶用水可根據人各自的喜好、年齡、性別來(lái)定,不必過(guò)分拘泥于上述標準。
(六)沖泡次數
黃茶沖泡的次數,與綠茶的沖泡次數一致,一般都沖泡3次。日常品茶中,建議每杯喝至1/3-1/2時(shí)續水,這樣可以保證茶葉的鮮味不變,切忌飲完再續。
(七)沖泡時(shí)間
第一泡浸泡約60—90秒,即可品茶;第二泡、第三泡依次在前泡的時(shí)間上加10秒。沖泡好的黃茶應在3—6分鐘內飲用完畢,不可久放,放置超過(guò)6分鐘后,口感已經(jīng)變差,失去了黃茶的鮮爽。
(八)沖泡方法
1、杯泡法
將茶投入茶杯或是玻璃杯中沖泡,直接將茶杯或是玻璃杯敬奉客人品茗。
2、蓋碗沖泡
將茶投入蓋碗中沖泡,將茶湯分至品茗杯敬奉客人品茗。
(九)茶湯色澤
(1)杏黃型
或稱(chēng)淡杏黃色。鮮葉為單芽或一芽一葉,為高級黃茶的典型湯色,如蒙頂黃芽、莫干黃芽、君山銀針、建德苞茶等。
(2)橙黃型
細嫩采或適中采原料制成的黃茶湯色,如廣東大葉青、溈山毛尖、黃大茶、平陽(yáng)黃湯等。
(十)香氣類(lèi)型
(1)清香型
香氣清純,柔和持久,香雖不高但緩緩散發(fā),令人有愉快感。少數悶堆程度較輕、干燥火工不飽滿(mǎn)的黃茶屬此型。
(2)火香型
包括米糕香、高火香、老火香和鍋巴香。鮮葉原料較老、含梗較多,如黃大茶。
(十一)滋味類(lèi)型
(1)鮮淡型
味鮮甜,較淡。鮮葉嫩而新鮮,因原料內含物含量和加工工藝所致,如君山銀針、蒙頂黃芽。
(2)醇爽型
不濃不淡,不苦不濕,回味爽口,鮮葉度好,加工及時(shí)合理,如蒙頂黃芽、霍山黃芽、莫干黃芽。
(3)平和型
清淡正常,不苦澀,有甜感。粗老采原料,芽葉一半以上老化,如中、低檔黃茶。
(十二)葉底形狀
(1)芽型
由單芽組成的葉底,如君山銀針。
(2)雀舌型
一芽二葉初展的原料炒制后,芽葉基部相連,端部如雀張開(kāi),如莫干黃芽。
(十三)葉底色澤
嫩黃型:高級黃茶的典型葉底色澤,如君山銀針、蒙頂黃芽、莫干黃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