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具
每人炭火爐一個、小水壺一把、三才杯(蓋碗)一只、品茗杯一個、圓形雙層瓷茶盤一個、茶巾一條、烏龍茶5—7克。
二、基本程序
1.靜心——抱元守一
2.候湯——調和五行
3.煬盞——燙杯溫鼎
4.投茶——瑞草入甌
5.搖茶——靈丹受熱
6.干聞——采氣調息
7.開湯——傾注玉液
8.刮沫——風吹浮云
9.洗茶——雨潤仙草
10.燙杯——仙子沐淋
11.二沖——再注甘露
12.悶茶——乾坤交泰
13.聞香——餐霞服氣
14.斟茶——玉池水漲
15.賞色——春色無邊
16.品茶——滌心洗髓
17.回味——金液還丹
18.謝茶——歸根復命
三、解說詞
武夷山是道教名山,是道家三十六洞天中的升真元化洞天。相傳唐朝時呂洞賓曾在武夷山修煉過。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它有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非常重視生命的價值,強調要貴生、樂生、養(yǎng)生,追求通過順應自然的修煉達到長生久視。武夷留春茶藝就是筆者根據(jù)呂洞賓《秘傳正陽真人靈寶畢法》等養(yǎng)生真訣而創(chuàng)編的養(yǎng)生茶藝。我們通過這套茶藝把道家奧秘的丹遭之術與茶的保健功效相結合,使人們在日常品茶中既享受到人生的樂趣,又達到健身延壽的目的。這套茶藝共十八道程序。
第一道程序”抱元守一”
茶須靜品,性須靜養(yǎng)。道教養(yǎng)生的基本要領是“清靜無為,清心寡欲。”老子認為:“清靜為天下正”,“清其心源,靜其氣海,則道自來居”。抱元守一是道教靜心養(yǎng)氣之法,也稱為抱元神,守真一?!栋僮直份d有呂洞賓的口訣:“緘舌靜,抱神定”。忘言則氣不散,守一則神不出。這道程序是品茗前的靜功。
第二道程序“調和五行”
這是指燒水候湯。古代茶人認為燒水候湯是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達到調和?;馉t置于地上故從土;爐內有木炭,故從木;木炭燃燒故從火;爐上放著水壺,壺是金屬所制,故從金;壺內有水,故從水。候湯就是等待水沸騰,這個過程是爐中五行調和的過程,同時也是體內五行調和的過程。
第三道程序“燙杯溫鼎”
道家無論修煉內丹還是外丹,都把煉器稱為爐鼎。在泡茶之前,我們先燙洗三才杯(亦稱茶甌)使其提高溫度,故稱為燙杯沮鼎。
第四道程序“瑞草入甌”
古人把茶稱為瑞草魁,飲茶可延年益壽。把茶葉放進杯中稱之為瑞草人甌,
第五道程序“靈丹受熱”
這道程序是蓋上杯蓋后,將杯子用力上下轉圈搖動九下,使熱杯中的干茶均勻升溫,以利于香氣的散發(fā)。
第六道程序”采氣調息”
即開杯聞干茶的茶香。聞的時候應深呼吸,并注意調理體內的氣息。這在道教稱之為“吐納”。吐出體內濁氣吸進茶的香氣,如此反復三次,每次呼氣后都咽下一口津液,這樣可合腎氣,養(yǎng)元氣,長真氣,久而久之必使人色澤豐美,肌膚光潤。
第七道程序“傾注玉液”
即開湯泡茶。
第八道程序“風吹浮云”
即用杯蓋輕輕地刮去沖水時泛起的白色泡沫,使杯中的茶湯更加潔凈。
第九道程序“雨潤仙草”
即洗茶,洗茶時動作要快,沖入開水搖動杯子三下后即將水用于洗杯,不可泡太久使茶中的營養(yǎng)物質過多流失。
第十道程序“仙子沐淋”
即用洗茶的湯水來燙洗品茗杯。
第十一道程序“再注甘露”
即向杯中第二次沖人開水。
第十二道程序“乾坤交泰”
即蓋杯悶茶三分鐘。本套茶藝所用的蓋杯稱為“三才杯”,杯蓋代表天,杯托代表地,當中的杯子代表人。在道家學說中,天即乾,地即坤。蓋上杯蓋稱之為乾坤交泰,這道程序是講天涵之,地載之,人育之,天地人三才合一,才能共同化育出茶的精華。
第十三道程序”餐霞服氣”
即開杯聞開泡后的茶香。揭蓋時應將杯蓋后沿下壓,使前沿翹起,天地人三才不可分離。在杯身與杯蓋之間掀開的縫隙中,水蒸汽帶著茶香氤氳上升,如云霞升騰。這一次聞香不僅可用鼻子深聞,亦可用口大口地吸人蒸汽和香氣,這如同道家早晨練功時餐霞服氣,以天地間精純的真氣來調養(yǎng)自身的真元,達到練氣合神,練神合道,強身健體的目的。
第十四道程序“玉池水漲”
即向晶茗杯中斟茶,同時再三咽下口中的津液。在“餐霞服氣”時,茶香會使?jié)M口生津。道家養(yǎng)生理論認為這是在聞香凋息時腎氣與心氣相合,故太極生液。這口中的甘津中有真氣,真氣中有真水,吞咽而下名日交媾龍虎,經常吞服可以滋養(yǎng)真元,延年益壽。呂洞賓在《秘傳正陽真人靈寶畢法》中授有口訣:“一氣初回元運,真陽欲到離宮。提取真龍真虎,玉池春水溶溶”。所以這道程序稱之為“玉池水漲”。
第十五道程序“春色無邊”
即鑒賞湯色。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在餐霞服氣和玉池水漲這兩道要刻意調息的程序后,完全放松一下自己,進一步達到心閑意適,以利于品出茶的真味。
第十六遭程序“滌心洗髓”
即品茶。道家晶茶不是為了解渴,也不是為了娛樂,而是為了修身養(yǎng)性。品茶既可澡雪心靈,又可以滌凈體內新陳代謝所產生的污物,所以稱之為滌心洗髓。道家品茶無拘無束,隨意隨量,興盡而止。
第十七道程序“金液還丹”
這道程序是鞏固并加強品茶的功效。品過茶后口有余甘、齒有余香、舌下生津、神清氣爽。這時仍應靜坐不動,低頭曲項,以舌尖抵上腭,自有清甘之液源源而生,味若甘泉,上徹頂門,下通百脈,鼻中自會聞到一種真香,舌端亦生一股奇味,口中之津不漱而咽,下還丹田,道家名日金液還丹。呂洞賓有訣日:“識取五行根蒂,方知春夏秋冬,時飲瓊漿數(shù)盞,醉歸月殿遨游”??谠E的大意是養(yǎng)生須知五行相生相克之理,做到四時有序。瓊漿即口中甘津,月殿即丹田。“數(shù)盞”及“醉歸”均為多吞咽之意。武夷留春茶藝以茶為媒體,通過三次吞咽津掖,按照道教以液養(yǎng)氣,以氣養(yǎng)神,以神養(yǎng)精的原理,達到精、氣、神俱旺的養(yǎng)生強身目的,使人延緩衰老,青春常駐,故名為《留舂茶》。
第十八道程序“歸根復命”
老子在《道德經)中講:“夫物蕓蕓,各復歸于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這道程序即清洗茶具,結束茶事。